桓公五年(14):冬,淳于公如曹(三)
相关推荐
-
你不知道的春秋时代,按下葫芦浮起瓢
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灭掉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将土地分封给周王室的子弟以及有功之臣. 武王.周公成王时期,陆续封赏了七十一国. 随着周王朝的扩张和贵族子弟的 ...
-
诸侯史话番外篇五:一个亡国君的选择与无奈,其结局还算差强人意
上一次,咱们通过<春秋>中"州公如曹"这样一件小事,挖掘出了它背后隐藏着的历史事件--杞国灭州.虽说,那篇文章归属在了"杞国史话"之中,但鄙人也没少 ...
-
戏说历史,春秋诸雄对应当今世界列强
春秋各诸侯国,都有着各自的历史,因为地理.人事或者天时等各方面因素,每个国家的国运都大不相同.春秋时代,因为各国的发展轨迹不同,诸侯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渐渐被拉大,强国越来越强,弱国沦为鱼肉. 俗话说,有 ...
-
南宫长万为什么说鲁庄公最适合当国君?原因是什么
南宫长万说鲁庄公最适合当国君,鲁庄公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地人. 鲁庄公刚继位,就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齐襄公要强行吞并纪国,而纪国又是鲁国盟国,是鲁庄公姑父纪侯之国.公元前691年,纪侯之弟被迫携带酅邑( ...
-
杞国史话二:途经鲁国的一位过客,暗示了杞侯往更东发展的时间点
周桓王十三年,即鲁桓公五年,周郑之间最后的那层窗户纸也被捅破,天子率领着五方联军攻入了郑国境内,爆发了著名的"繻葛之战".关于这场战争的故事,鄙人此前已经以三篇"郑国史话 ...
-
桓公五年(9):大雩(三)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说: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意思是周朝的四月是我们现在的二月.这话猛一看 ...
-
桓公五年(12):冬,淳于公如曹(一)
--- 01 --- 原文:冬,淳于公如曹 --- 02 --- <春秋>记载是"州公如曹",如通入. <春秋左氏传>记载是"淳于公 ...
-
桓公五年(13):冬,淳于公如曹(二)
--- 01 --- 原文: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 02 --- 上文我们说到,州公抛下国都跑到了曹国,原因是杞国要灭州国.那杞国为什么要灭州国呢?这事要从杞国人第一 ...
-
《趣话五千年》第48回,鲁三桓势大欺公族,晋赵盾遭伏逃国境
上回书说到,赵盾由于在河曲之战中袒护本族兄弟赵穿,引得朝廷上下颇有微词,加之哈雷慧星也来凑热闹,晋国上下对赵盾说三道四,赵盾很想摆脱这个困境.别说还真做成了几件大事,一件是与谋臣定计,利用苦肉计通过寿 ...
-
[连载]桓公五年(1):陈侯鲍卒,齐侯郑伯如纪
第461篇原创,本文约2272字,阅读需要5min 上图中铭文是<己侯貉子簋>的铭文:"己侯貉子分己姜宝,乍(作)簋."大意是:己侯貉子分给女儿己姜宝,己姜为此作了这个 ...
-
桓公五年(2):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第465篇原创,本文约1924字,阅读需要3min 01 上一集里说到:"聘,是天子或诸侯派使者通问邻国,执圭以致君命".这叫做聘.那么在齐侯和郑伯到山东东部莱州湾附近做了个夏日清 ...
-
桓公五年(3):蔡卫陈从王伐郑(一)
第468篇原创,本文约2806字,阅读需要6min 01 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只发生了一件事,事情很大,但官方记载很简略,只有一句.但这件事吸引了华夏地区二百多诸侯国的眼光,并且不断产生涟漪,被这涟漪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二)
第471篇原创,本文约1531字,阅读需要4min 01 秦灭六国之前,改变天下格局的战役,繻葛之战绝对能排到前五.从第一到第四分别是: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三)
第475篇原创,本文约1960字,阅读需要3min 01 其实文首配的这张图有问题. 首先这是一乘驷马战车,外面的两匹马称为"两骖",中间的两匹马称为"两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