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出书:我朋友的作家梦

我朋友酷爱文学,他这个年龄爱到这个程度,在本市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身着唐装,相貌英俊,书卷气十足,一边行走一边若有所思的青年男子,百分之九十就是我朋友了。如果该男子腋下夹一本书,手里拿一份报纸,百分之百就是我朋友了。

我朋友出生在农村,漂泊在城市。初中没有上完,就四处打工,手里有了些积蓄,便来到了这座有大山的城市。我朋友说,这是我的心愿,我喜欢大山,喜欢大山的雄浑,大山的俊秀,大山的品质,大山的神圣。我朋友还说,我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大山的脚下,感受大山,品读大山,陪伴大山。本城的文友们期盼读到我朋友关于大山的文字。我朋友让文友们的期盼成为了期盼。我朋友说,我想写,但不敢,怕我笨拙的文笔玷污了大山。我朋友对大山的敬畏,对文学的虔诚让本市文友们敬佩。本市文友们一致认为我朋友是真正的作家,也会成为有作为的作家。我朋友也这样认为,但只是在心里,表面一贯的谦虚,他想默默地完成这个目标。他什么都不想,只想当个作家,当个一辈子以文字为业的作家。

大山脚下,有个小区,清一色的二层小楼,我朋友租住在某户二楼其中的一间里。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台,一部手提电脑,一堆书塞满了二十平方的面积。写字台和床上乱七八糟,唯有书整齐有序。我朋友和老房东借了一块旧地毯,铺在地上,然后把书一摞一摞地排在上面。每隔一段时间,他都重新倒腾一次,以防最下面的书受潮。刚搬来的时候,对门同为租房一个女孩过来问,你是不是卖书的?我朋友笑着说,我是买书的。女孩惊讶了,又说,这么多书都是你买的?那得花多少钱啊?!我朋友说,我从不考虑花多少钱,只考虑受多少益。女孩没有听明白也没有再问,机械地点点头,回自己的房间了。我朋友冲着她的房间笑了笑,对门住个女孩,无论从哪个角度想,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出租屋里,我朋友以写作为业,以写作为乐,虽然稿费只能解决生活问题,但绿油油的稿费单让我朋友很是珍惜,常常留存一段时间才去提取。

我朋友经常在本市报刊上发表文章,本市的文友们知道了他,随后便有了往来。市作家协会的领导也知道了他,有文学活动就通知他参加。我朋友为融入了这座城市,融入了作家群体而激动,欣喜从体内散发到体外。

怀着文学梦想一路走来,本想等有了成绩再考虑找对象的事情,熬成了大龄青年还没有成为大作家的迹象。周围的朋友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和国家形式配合密切,一派和谐景象。我朋友感到了孤单,感到了结婚和文学一样,都是生命中同等重要的事情。特别是腰部以下,腿部以上的地区时常向他提些要求,我朋友便开始琢磨着找寻那个适合他的她。

事实证明,适合我朋友的女孩很多,我朋友适合人家的还没有遇到。家在外地,又是农村,还不富裕;漂在城市,没有工作,收入低微,前途渺茫。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女孩们哪个不瞪着眼睛看硬件!我朋友唯一的硬件就是腰部以下,腿部以上,但没有女孩给他冲锋陷阵的机会。我朋友相过几次亲,女孩第一句话就问,你家楼前的停车位怎么收费?我朋友实话实说,这事我老房东比较清楚。所有的女孩都是这么问,我朋友都是这么答,结果就都是一样的。我朋友没有责怪女孩们,她们为自己寻找依靠的想法是正确的,只是为她们没有想象力,词语匮乏而担忧,这就是不爱文学的后果啊。连相亲这么重大事情都搞拿来主义,有一个女孩这么问,其他女孩就照着葫芦画瓢。这怎么行?我朋友准备再相亲时给对方讲讲爱好文学的重要性。

我朋友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想着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本来就不多,几次相亲不成,也没有人再愿意做无为的劳动了。我朋友对这种方式也泄了气,他是不适合这种方式的,硬件上不去,一切白努力。我朋友期盼遇到一个喜欢他的帅气,欣赏他的才华,相信他的前途的女孩,这就需要接触。只有接触长了,人家才会知道他的这些优点,综合分析,相亲对他没有什么意义。他需要找一个不但能谈李白、杜甫、鲁迅,还能谈卡夫卡、普希金、欧亨利的女知音。

爱好文学的人找一个爱好文学的媳妇是比较理想的,有共同语言,能互为欣赏。我朋友把目光放在了女文友身上,有过往来的,参加活动见过面的,只要能达到心中要求,都有目的的和对方取得了联系。但女文友们都有目的的和他保持着距离,我朋友算是明白了,这就是大环境。大环境充斥着物质的味道,女文友也是人,怎能不受影响呢。我朋友羡慕起那些老文友来,在老文友年轻的时候,只要喜欢文学,无论水平如何,是不愁找媳妇的。有个老文友说过,那时候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只要爱文学,糊弄个媳妇是不成问题的。是的,在本市还没有听说哪个老文友是光棍呢。时代不同了,没有钱不行了,靠写作讨女人的欢心不灵了。我朋友想长叹一声,但没有具体实施,不知为什么。

年龄一年年的增长,我朋友一晃三十好几了,稿费虽然也在增长,但和物价比起来依然只能解决生活问题。周围的人为他着急起来,纷纷劝他不要写了,先挣钱再说。人活着比写作重要的事情多得是,一个男人首先要结婚生子。老房东也开始劝我朋友了,他说,求实务实抓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找媳妇是头等大事,不能因为写作耽误了孩子上学。我朋友笑了,只是在心里,老房东是退休干部,他喜欢把退休前的政府口号运用到生活当中。老房东心灵清净,一心跟着党走,把领导说的话视为真理,坚信政府口号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老房东是很好的人,我朋友很尊重他,点头答应着。心里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坚守文学就是坚守信仰,不能半途而废,写作更需要求实务实抓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

对门女孩经常来借书,我朋友知道了她叫马晓旭,知道了她在棉纺厂工作,上三八制的班。若上中班,半夜回来;若上夜班,半夜里出去。一个女孩子披星戴月行走在上班途中真不容易,若赶上天气不好,就更不容易了。我朋友每天爬格子都到很晚,对门的情况一清二楚,不免为她担心起来。可只有成为了她的他,才能有理由接送人家。

马晓旭来还书,我朋友问,你还想看什么?马晓旭说,不看了,你这里也没有几本好书。我朋友惊讶着说,我这里要没有好书,你就找不到有好书的地方了。马晓旭撇了撇地毯上的那一堆书,说,我没有发现喜欢看的,你给我推荐几本。我朋友走过去,弯下腰,认真地搜寻起来。不一会儿,我朋友挑出了几本,又把其他书摆放整齐,对马晓旭说,你看看这几本,都是名著。然后分个介绍,这是泰戈尔的《飞鸟集》,你肯定知道泰戈尔,他是大诗人;这是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奈保尔你可能不熟悉,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略萨的《城市与狗》很好,他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书绝对都不错。马晓旭显然都不满意,啊呀着说,我不喜欢看这样的书,还不如我们公司的内部报纸有意思。我朋友很不理解,这些他拿着当宝贝一样的书,小马姑娘竟然说不如她公司的内部报纸好看,这怎么能相比?!我朋友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书好看?马晓旭说,言情小说啊,幽默小说啊,看书是为了轻松,看这样的书我觉得太累。我朋友想长叹一声,这次实施了,时间虽然短,但重重地带着鼻音叹了一声。马晓旭问,怎么?我说得不对?我朋友说,你说的那类书都是消遣的,但我认为还是要读对人生有用的书。马晓旭说,我又不是作家,我读这个干吗,我觉得好玩有意思的就是有用的。我朋友又叹了一口气,在短短的时间内叹两次气是以前所没有过的。马晓旭问,把你写的书让我看看啊。我朋友说,我还没有出书呢。马晓旭说,你天天在屋里写,怎么还没有出书?我朋友说,我写的是诗歌和散文,主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还没有结集成书呢。马晓旭点点头,说,等你出了书,可别忘了让我看看。我朋友说,放心吧,第一时间送给你。

市作协杨主席打来电话,说作协正在编一套作家文丛,一套十本书,全是本市实力派作家,希望我朋友能搭这班车,这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我朋友不懂怎么弄,就问,杨主席好,感谢您有好事想着我,我没弄过,不知怎么弄?杨主席说,很简单,出版社和印刷厂作协都联系好了,你把书稿整理好就行。我朋友问,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杨主席说,要求就是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你肯定没有问题,你把这些年写的东西精选一下,或者诗集或者散文集,如果数量不够就合到一块叫诗文集。这是作协为作家义务服务的一项工作,作协没什么利润,出版社的书号多少钱就交多少钱。我朋友问,总共得需要多少钱?杨主席说,一个丛书号四千,印刷费是透明的,根据你的印数和页码,通常也就一万多块钱。这是一个好机会,文丛出版后,作协举办研讨会。我朋友说,谢谢杨主席,我参与。杨主席,真谢谢您想着我。杨主席说,你的创作成绩有目共睹,作协已经把你纳入重点作家了。我朋友又是一阵感谢,最后在感谢声中结束了通话。

一万块钱,说起来不多,可我朋友没有。家里也没有,妈妈去世多年,只有爸爸在家里耕种一点儿地,和他一样,能满足生活,闲钱没有。但我朋友很想出这本书,写作这么多年也该出本书了,出去参加活动,都是别人送给他书,他也想把自己的书送给别人,马晓旭都想看他的书呢。再说,老房东是退休干部,书出来后,签上名送给他一本,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朋友也不好意思不出这本书,作协杨主席亲自给他打的电话,这套文丛又是本市重点作家的集体亮相,他怎能缺席呢。

关键是钱,虽然不多,可如何才能筹到呢。

不用翻越什么山也不用淌过哪条河,下来客车,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黄土路就能直接走进家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朋友回来了。陪伴大山多年,除了定期给爸爸打电话问候兼报平安,一直没有回来过。踏上家乡的地界,浓郁的乡村气息升级了,村庄还是走时的模样,庄稼树木还是走时的庄稼树木,我朋友用力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吐出来,又用力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地吐出来。神清气爽,兴奋异常,我朋友心里喊,我回来了,虽然没有衣锦还乡,可作为这个村子唯一的作家,我回来了。我朋友稳重地迈着步子,尽量摆出成熟作家的样子,尽管他不知道成熟作家什么样,至少应该稳重。他想,如果书出来,就给村里的人一人一本,让他们看看,小村里也是出作家的。村里的人一定会羡慕的,特别是哪些以前说他将来一定有出息的人看了,肯定会说,这孩子,我没有看错。

走进村子,本来就宁静,如今更宁静了,几个狗在无神地张望,见了有人来,也懒得汪汪几声。村里的年轻人只要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全家搬到城里的也越来越多。我朋友的家在村子的东面,周围的邻居都走了,他爸爸更像个被雇来看家护院的。我朋友推开家门,院子里空荡荡,屋门敞着,喊了一声,爸。没有人应声,我朋友走进屋里,又走进里屋,爸爸没有在家。我朋友回到院子里,考虑着爸爸会到哪里去。几只喜鹊飞来,稀奇地叫着,我朋友倍感亲切,望着它们笑。

过了很久,我朋友的爸爸才回来,比以前黑了,比以前瘦了,到了一定年纪就更加经不起时光的催促,转眼不见就苍老了。我朋友想了一下,爸爸才六十多岁,竟然是这个样子了。有句诗说异乡的岁月催人老。难道家乡的岁月也催人老吗?我朋友的爸爸见到儿子,笑了出了一脸的沧桑,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朋友说,回来一会儿了,你干什么去了?他爸爸说,去找你李大爷喝茶去了。我朋友说,你也不关上门,丢了东西怎么办?他爸爸说,咱家还有怕丢的东西?现在小偷也与时俱进,到城里去偷了。同样是偷,在农村发不了洋财。

爷俩有说有笑地进了屋。沏上茶,喝了一会儿,爷俩扯一阵闲篇,我朋友说,爸,我这次回来是想让你到我那里去。他爸爸问,到你那里干吗?有事?我朋友说,你年纪这么大了,我想把你接到城里住。他爸爸笑了,说,你有这份孝心,我很高兴,我儿子到底是文化人,比别人懂事。我朋友知道,村里很多年轻人一结婚就闹着分家,把新房子占了,让父母自己想办法。好在村里闲院多,或借或租或买都方便得很,老人们惹不起儿子更惹不起儿媳妇,只好根据个人条件或借或租或买。当年笑话别人没儿子,现在被没儿子的人笑话,这就是养儿子的好处,到老到老,踢出去拉倒。我朋友说,爸,我想让你去了就不回来了,年龄大了,没个照应不行。他爸爸摇着头说,你有这份心就行了,我喜欢在家里。我朋友说,家里有什么好?他爸爸说,我要跟着你去,你就多一个负担,你那里收入也不稳定,还没有买上房子。我就不给你添麻烦了。我朋友动情地说,爸,我是你儿子,你跟着我天经地义,怎能说麻烦呢。他爸爸叹了口气说,我这辈子没有本事,别说房子,连多余的钱都没有给你混下,我要是有本事你就不至于初中没上完就出去打工了,所以,我不能成为你的负担。我朋友说,不是你没有本事,农村过日子都这样,何况我妈妈在时常年有病,你能把这个家支撑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他爸爸说,你能理解我,我很高兴,你没有埋怨我没本事,我就很知足了。我朋友说,咱村里有条件的都走了,你就跟着我去吧?他爸爸说,我不去,我在家里挺好。我朋友说,我在外面,光留你自己在家,别人也会笑话的。他爸爸说,谁笑话?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赞成你的。你初中没上完就能当作家,别说咱村里就是咱镇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我朋友心里自豪,也感觉到了责任,一定要写出名堂,不光爸爸连父老乡亲都看着呢。等他出了书,一定要都送一本,现在当务之急是让爸爸跟着他走,就说,爸,正因为我是作家才更得把你带到城里,要不村里人怎么看我?我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读过的那些书。他爸爸说,我不是不想去,你现在收入又不行,我去了不增加一份支出吗。我朋友说,这个你不用管,我让你去,就有能力保障生活。他爸爸说,光保障生活怎么行,我没能力挣钱只能给你省钱,你挣了钱多攒些,娶媳妇买房子都得用啊。我朋友说,爸,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心里有数,从小到大,我是没数的人吗?他爸爸说,这倒是!我没有本事,帮不了你,还不都是你自己闯的。我朋友说,你跟着我去就行!要不人家会说我不孝顺,谁会嫁给我。他爸爸说,你不是不孝顺,村里的人谁不知道你孝顺。我朋友说,城里人不知道啊,你要是跟着我去,不更是我孝顺的活广告。他爸爸还在犹豫,我朋友一锤定音,说,就这样定了,你明天先跟我去。住不习惯再说。

我朋友带着爸爸走的时候,李大爷过来串门,见了我朋友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朋友叫了声,李大爷,又说,我昨天回来的,接我爸爸到我那里去。李大爷说,好,你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接你爸爸去城里呆几天吧。我朋友说,我把爸爸接了去就不回来了。他爸爸说,我去几天,不习惯就回来。我朋友说,还回来干吗,在那里有我照顾你。李大爷说,就是,人老了,总得有人照应,和儿子在一起还能不习惯。我朋友点头,笑笑,和李大爷告了别,带着爸爸走了。

来到我朋友的住处,他爸爸站在走廊里打量二层小楼,我朋友说,爸,你先进来休息休息。他爸爸进来,说,这小洋楼得多少钱?我朋友说,这里是黄金地段,得两百多万。他爸爸羡慕着说,人家是怎么混的?我朋友说,老房东是退休干部,子女全是公务员。他爸爸没再说什么,又打量里面,打量了一会儿,说,就这么点儿地方?咱爷俩能住开?我还是回去吧。我朋友说,怎么住不开,我把书摞得高一些,再放张床没问题。他爸爸说,你不就一张床吗。我朋友说,再买一张啊,很方便,你以为是农村,买什么都得到镇上。城里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他爸爸说,最大的缺点就是多花钱。我朋友说,没几个钱,你到这里只考虑如何开心,后面是山,前面是公园,你没事就出去玩。钱的事不用你操心。他爸爸心里很不安,嘟噜着,我还是想回去。这时,老房东进来了。我朋友赶紧做了介绍。他爸爸说,我儿子在这里给你添麻烦了。老房东说,哪有什么麻烦,你有个好儿子啊,人品好,很孝顺。又对我朋友说,下面有个折叠床,你一会儿拿上来。我朋友道了谢,老房东又对他爸爸说,在哪里都不如跟着自己的儿子,过日子过的就是人,以人为本。他爸爸点头,含笑。老房东聊了几句,下去了。我朋友对他爸爸说,老房东人很好,你在这里没事和他聊天就行。他爸爸说,咱和人家有什么可聊的。我朋友说,你刚来可能不适应,过几天就好了,这里的人都很好。他爸爸没有再说什么,又开始打量起来。

住了一段时间,我朋友的爸爸一直挂着家里。我朋友说,你在家串门连门都不锁,你这又牵挂什么。他爸爸说,那不一样,在家里心就踏实。我朋友说,你慢慢地就会习惯城里生活了。

我朋友的书出了,一本不算太厚也不算太薄的诗文集,成了他的最爱。每次拿在手里都很是激动,他喜欢一页页地翻开,呼吸着文字的香味,尽管里面的文章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我朋友还是一遍遍地看着。睡觉都放在枕边,时不时地拿起来,让温暖通过眼睛徐徐地涌进心里。

马晓旭今天休班,一大早就一边哼着歌,一边洗衣服。我朋友挑了一本最满意的书,签好名,走过去说,晓旭,我的书出来了,给你一本,请指导。马晓旭刚想接,想起来手是湿的,赶紧拽过毛巾,匆匆擦了几把,接过来说,这里面全是你写的啊?我朋友说,当然,上面有我的名字,还有我的照片和简介。马晓旭打开看着,祝贺着,羡慕着,赞扬着。我朋友心里旋起一股凉风,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凉。马晓旭像是想起了什么,赶紧掏着口袋说,多少钱?我给你。我朋友赶紧摆手,说,不用,这是我送给你的。马晓旭说,谢谢大作家,你真厉害,都出书了!我朋友正得意着,马晓旭又问,你出这本书能赚不少钱吧?我朋友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这是我自己花钱出的书。马晓旭说,你自己花钱?作家写书不是能赚钱吗?我朋友说,出了名的作家能赚大钱,我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咱市里的作家基本上都是自费出书。马晓旭说,不赚钱还花钱有必要出吗?我朋友说,这是咱市里的实力作家文丛,不是谁想花钱就能出的。花钱也光荣。马晓旭说,可我总觉得你天天在屋里写,那么辛苦,还自己花钱出书,不合算,没必要。我朋友心虚着说,这本书上的文章都发表过,提前赚了稿费,出书的钱早就回来了。马晓旭快人快语,你要不出书,赚的钱不就攒下了吗,好不容易赚了钱,再花掉,就等于没赚。我朋友此时想起了什么叫做没有共同语言,马晓旭眼里只有钱,张口闭口就是钱,怪不得她连名著都不喜欢读,悲哀啊!

从马晓旭的屋里回来,我朋友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打算用这本书成为邀请马晓旭上爱情专列的车票,即使达不到这个效果,也能让她看到作家的价值,感受一下作家的光芒,为登上爱情专列筑路搭桥。没想到,马晓旭竟然用钱来衡量作家的价值。

我朋友的爸爸对他的书喜欢得不得了,盘算着回家,珍藏到柜子里一本,摆到大桌子上一本,有儿子这本书,他在村里走路也感到有劲了。住了两个多月,他在城里也住够了,做梦都想在村里的情景。就对儿子说,我明天回去。我朋友说,呆得好好的,你回去干吗?他爸爸说,早晚得回去,我在城里住够了,这里这么挤巴,不如家里舒服。我朋友说,让你来就没打算让你回去,咱爷俩在一起多好,挤巴是暂时的,我在努力写作,争取以最快的时间买上房子。他爸爸说,你买上房子,我也不住了,哪里都不如家里好,我明天必须回去。我朋友看实在瞒不住了,才道出了事情。

我朋友带着爸爸回来的第二天就给本家二哥打了电话,让他帮着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二哥问,我叔同意吗?我朋友撒谎说,他要不同意,我能卖吗。又说了句心里话,他就我一个儿,不跟着我跟着谁。我也不让他回去了,还是在城里好,生活医疗都方便。二哥说,我叔跟着你肯定比自己在家里好,我也放心了。可是你房子能卖几个钱。我朋友说,加上院子里所有的树,总共卖一万就行。二哥说,那些树卖了多可惜,都老粗了。我朋友说,房子我都卖了,还要树干吗。你操心,帮着给我尽快问问。二哥办事利落,第五天就找到了买主。我朋友用这一万块钱出了自己的书。

气得他爸爸骂,有你这样的作家吗,把家都作没了。我朋友说,我当时出书确实急需钱,又没有别的路子。他爸爸说,没出路也不能卖宅子啊,那是咱的根啊。我朋友说,爸,你别生气,咱以后在城里扎根,我会好好孝顺你的。他爸爸说,你就这个孝顺法?你是孝顺还是嫌我死得晚。我朋友说,我让你来不就是想让你过好日子吗,我写这么多年,也该有本自己的书了。这本书虽然是自己花钱出的,但意义重大。这是市重点作家文丛,市作家协会杨主席亲自给我打的电话。这也是我的一个成绩。他爸爸又骂,我不管什么狗屁成绩,要么给我宅子,要么给我卖宅子的钱。

老房东听到吵吵,过来了,我朋友像看到救星一样,赶紧让他坐下。老房东说,我在下面都听到了,出书是好事,但私自买房,就是目无长辈,在单位就是目无领导,无论什么理由,目无领导就是天大的错。你这样做,你爸爸抽你两巴掌都不过分。我朋友陪着笑,点头。他爸爸气得脸色发青。老房东又说,大兄弟,你别跟孩子一般见识。他爸爸说,这不是和他一般见识不一般见识的问题,把老宅子卖了,我上哪里去?呆二年,他在城里混不下去了,还有地方去吗?老房东说,年轻人考虑问题难免不够全面,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主要有两点,一、想让你在城里生活,近距离地孝顺你。二、出这本书既能总结一下成绩,也能打打知名度,有了知名度赚钱就快了。一万块钱也不多,别往心里去。他爸爸说,一万块钱对你来说肯定不多,可我混了一辈子就混了这个宅子,他这不是犯浑吗。我朋友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以后让你在城里住楼房。他爸爸说,你能买上这样的小洋楼我才高兴呢,我死了都高兴,可你出本书都花钱,能指望吗?老房东说,我也这么说过他,咱都是为孩子好。他既然认定这条路了,就让他走下去,老家的房子已经卖了,再生气也回不来了,这也许是好事,做事有时候就需要破釜沉舟,一鼓作气。我朋友说,是啊,我现在正加倍努力,我相信一定能靠写作改变命运。有了老房东的介入,他爸爸没再发脾气,老房东走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第二天,我朋友的爸爸不辞而别,我朋友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回家的客车。不知什么原因,走在路上,跌进了一口机井里。

我朋友依然坚持着写作,只是不再自费出书。

(0)

相关推荐

  • 【灵璧小说】爸爸您等着我(下)

    爸爸您等着我(下) 文/云中漫步 [灵璧小说]爸爸您等着我(上)        马苇从家回到城里后,为了挣钱给爸爸治病,比以前卖菜更加卖力.她在离自己家不远的菜场买了个摊位,为了多挣点钱,风雨无阻,每 ...

  • 独家|左右:关于马召平

    有关马召平 左右 每每路过钟楼,总会想起一本书.写钟楼的著作很多的,我偏偏记住了这部.牵念到现在,我连这部书的封皮儿都没翻过,别说读一读.早在三年前我就想得到这部书了,不敢说千方百计,但也有百方十计, ...

  • 【江苏】杨晨旭《奇妙的书》指导老师:吴菊

    奇妙的书 聚亨路小学 杨晨旭 星期日的中午,妈妈烧了香喷喷的饭菜.妈妈说:"吃饭了!"爸爸正在看电视,一听见"吃饭"两个字就一咕噜爬了起来,以他最快的速度跑到餐 ...

  • 百态|我凭什么当作家

    图片选自网络,与文章无关 突然发现当作家比当小偷还容易.一是要有贼心,二是要有贼胆,三是......请原谅,我最后再告诉你. 我拿我自己真没办法,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有了贼心:我要去当作家.我还暗暗制定 ...

  • 马云朋友圈曝光,信息量好大!

    马云哪来的朋友圈 他根本没朋友! 大佬.媒体.明星都被他怼跑了 今天科技圈没啥大事,正好又到周末了,今晚聊点好玩的吧,比如我们共同的爸爸--马云. 说起马云,如果你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阿里巴 ...

  • 【阅读悦读丨诗歌】朱广旭《见诗如面》

    [阅读悦读丨诗歌]朱广旭<年,把我们捆回家>(外二首) 文/朱广旭 [作者简介]朱广旭,笔名墨扬,90后,黔西南州作协会员,起点诗社会员.原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墨扬书画文学社主席.全国高 ...

  • 心灵的归宿

    几年前我在陕西关中平原一带旅游,当地的一个朋友接待了我.他家养有几匹马,这马不是用来拉车的,而是当地的一个旅游公司有一个骑马的项目,每到旅游旺季,旅游公司的马不够用,就会来农户家租马. 我从小爱马,但 ...

  • 【曼妮心语】别人永远害怕你过得比他好

    为什么别人永远害怕你比他过得好 小时候,爸爸单位的叔叔查出了癌症,邻居老太太听到之后,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幸灾乐祸地到处打听那位叔叔还能活多久,似乎别人越是倒霉,她越快乐,别人过得顺风顺水,她越不舒服 ...

  • 出书啦 | 汉中儿童文学作家吴梦川两本新书出版

    2021年,汉中儿童文学作家吴梦川<梨花与朱鹮>与<走踏踏>相继出版,文学陕军分别推荐这两本书的自序与后记,邀请读者朋友了解她的创作心路历程. 梨花与朱鹮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 ...

  • 评职称自费出书 学术专著合著署名出版

    评职称自费出书 学术专著合著署名出版 评职称时候要求出书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文件的要求出书.如中小学副高级评职称需要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以上,正高级教师需要任现职以来出版发行本 ...

  • 如何自费出书?怎么鉴别出书机构的真伪

    一.自费出书流程 1.自费出书流程很重要,关键是看什么时候付款,确定出版社.字数及费用,签订合同付定金(20%全款). 2.确定目录再付60%全款. 3.书号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面查到后付余款. 二. ...

  • 个人自费出书的规定有什么,违法吗

    个人出书直接找出版社被拒稿的几率太高.很多个人为了能够实现公开出书的目的,不得不选择自费出书,但却对自费出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盲区.那么,个人自费出书有什么规定违法吗? 首先,个人自费出书的规定 规定一 ...

  • 自费出书不简单,对自出版书稿内容有要求

    连赛男学术专著出版:每天给我们投稿的作品当中,有很多作者就想法比较简单,会认为他是自己出资出版的书,那么肯定没有太大的质量要求,其实不管作者给出版公司投稿还是给出版社投稿,哪怕你是自己自费出版的,同样 ...

  • 闻一位老先生自费出书有感

    今天读到一位网友的文章,称她87岁的父亲退休27年,笔耕不辍.老人利用自己的退休费,花30万元自费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初次读到这篇文章,我有些感慨. 我为老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 ...

  • 一般自费出书选题是不是都能通过

    自费出书选题一般都能通过吗?当然不是.影响自费出书选题能否通过的因素有很多,选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因而,要根据具体自费出书的情况,判断选题是否能通过. 自费出书,是门槛比较低的出书方式 ...

  • 可以自费出书的出版社名单推荐

    哪些出版社可以自费出书?通常都可以.自费出书已经和公费出书一样,成为出版社出书方式之一.作者想要自费出书,不需要考虑出版社能不能自费出书,只需要考虑出书适合哪家出版社即可. 首先,可以自费出书的出版社 ...

  • 汪德生:自费出书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自幼爱书,长大读书.买书.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