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里真有1000多种微量元素吗?

最近,网上说季克良老先生说茅台酒里有1000多种微量元素。此事在网上引起众多网民的调侃和嘲笑。
我看了就纳闷了,季老这样的食品发酵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会说出这么不符合常识的话呢?所以,我是根本不相信,原因是这不服合逻辑。[呲牙][呲牙][抓狂][抓狂]

前些日子,我就分析认为,按照季老是1964年从无锡轻工学院发酵专业分配到茅台酒厂的大学毕业生,他不可能说出茅台酒里有1000多种微量元素这样违反化学常识话。

那么,季老说的茅台酒1000多种微量元素这件事,到底他说没说过,还有,他是说微量元素呢?还是微量成分呢?如果说过微量成分,那是在哪种场合说的呢,而且,他具体又是说有哪1000多种微量成分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几天,我查阅了不少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今天,我终于弄明白了季老说的1000多种微量成分的出处。

季老的这番番话也是有故事,也有人物的。

这个人物,就要先提到季克良早年的老师——茅台酒厂的的'茅一代'员工,后来于1955年担任茅台酒厂主管技术的副厂长李兴发。
李兴发是茅台厂的最先一代员工,担任茅台厂的酒师工作。他师承中国白酒一代宗师郑义兴。
慢点,哈哈,看出来了没有,巧了,郑李这两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兴' 字。这个'兴'字,是不是对茅台厂有点意思呢?
好,说正题。

五十六年前,也就是1964年,在茅台厂有丰富经验的酒师李兴发在他多年研究茅台酒的香型过程中,首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的研究发现,茅台酒中具有三种不同香型。他给这三种香型分别命名为'酱香'、'窖底'、'醇香'三种香型。
在此之前,茅台酒在以往的历史上均被称为'烧酒',从没有'酱香型酒'的称谓。其意义在这里。
当年,李兴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给来茅台厂调研的三位国内白酒专家品尝,获得初步认同。
同年,季克良作为食品发酵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茅台酒厂担任技术员。
季克良属于大学食品发酵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基本功扎实。李兴发就把自己的重大发现交由季克良做此项研究的理论提炼和文字总结。
那么,李兴发率领的研究小组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他们的研究发现,茅台酒里具有1400种微量成分,其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微量成分共有963种,不挥发或难挥发性微量成分为450~500种。
我插一句;看明白了没有?1000多种微量成分打这儿出来的。还有,为何茅台酒具有空杯留香呢?明白了没有?[呲牙][呲牙],接着说;

1965年,在四川泸州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上,季克良宣读了经过科学理论整理的李兴发率领的科研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向业界正式公布研究成果;茅台酒里的1400种微量成分,同时也报告了酱香、醇甜、窑底三种典型酒体的发现。
季克良在会上称,三种典型酒体的主要成份分别为;酱香酒体多含羰基化合物,如3—羟丁酮、双乙酰糠醛等,较多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如4—乙基愈创木丙纷、香草醛、阿魏酸、丁香酸等;醇甜酒体以多元醇含量较多,如丁二醇、丙三醇、丙二醇、环已六醇等;窖底酒体多含醛类、挥发性的低沸点乙酯类化合物,如乙醛、乙缩醛、异戊醛、己酸乙脂、乙酸乙脂、丁酸乙脂、乳酸乙脂、丁酸、己酸等。其中,酱香酒体是茅台酒的主要酒体,是构成茅台酒的主体成份。
季克良的报告成果令与会代表反响热烈,与会专家高度重视。几个月后,国家轻工部在山西召开茅台酒试点论证会,正式肯定茅台酒三种典型酒体的发现,确定了茅台酒酱香型的命名。

正是茅台酒三种典型酒体的发现,拉开了中国白酒香型划分的大幕。茅台酒三种典型酒体的分型,不仅是茅台酒划时代的发现,也是中国白酒界革命性的巨变。
后面的事随之而来。中国白酒专家按照茅台酒三种典型酒体的划分思路,开始对中国白酒的香型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
1979年的全国白酒评比会上,明确将中国白酒划分为五种香型;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他香。
注意;这五种香型是1979年被明确的。
从此,中国白酒被统称'烧酒'的时代也就此结束。
再往后,2011年,酱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GB/T26760——2011)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实施。

好了吧,明白了没有?近期以来,网上的一些评论、文章故意贬损季克良说茅台酒里有1000种微量元素的所谓的瞎J乱扯,是不是该结束了呢?[抓狂][抓狂][抓狂][呲牙][呲牙][握手][玫瑰][玫瑰][玫瑰]

好了,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交流。。。。。。[握手][握手]

#八一评说#
#贵州茅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