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相关推荐
-
语音版《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七章,讲学习圣人之道,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对圣人之道的赞美."大哉圣人之道!洋洋 ...
-
语音版《孝经》赏析(2)开宗明义章第一
<孝经>赏析(2)开宗明义章第一 各位网友,<孝经>第1章,定名为"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指明了<孝经>的宗旨和孝道的义理,是<孝经> ...
-
《孔子家语》卷22困誓诗解1君亲妻朋耕种难事至死而息
<孔子家语>卷22困誓诗解1君亲妻朋耕种难事至死而息 题文诗: 子贡问曰:赐倦于学,困于道矣,吾愿息而, 事君可乎?孔子答曰:诗经有云:温恭朝夕, 执事有恪.事君之难,焉可息哉!曰然则赐, ...
-
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 ...
-
中庸原文译文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赋予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为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气,能调整自己的太过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 ...
-
中庸研读第8讲:第15-17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15--17章解读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中庸之道要从身边做起:祭祀活动及鬼神之道的细微精妙.了解舜帝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成为圣人,并最终获得了相应的地位.财富和寿命,理解& ...
-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六十六 浙江磐安羊氏:训子孙以孝悌忠信 肃家政以敬慎勤俭
(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磐安大皿羊氏 磐安双峰大皿羊氏,为汉末羊续.羊祜的后裔.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河东都将杨弁在太原发动兵变.羊续后人.嘉州夹江(今四川乐山市北)县尉羊愔,因兵乱弃官入皿川隐 ...
-
【传统家训】敬事有善功,功善而福至
家训原典 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 原典释读 若有忧患意识,为人处世就会心怀敬畏,谨慎认真,福泽也随之而来. 若只贪图享受,待人接物就会骄傲奢侈,遂招致祸端 ...
-
【传统家训】慎勿骄人
家训原典 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 禄位尊盛而守以卑微者贵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博文多记则守以浅者广 原典释读 你到鲁国,不能因为是国君而 ...
-
【传统家训】敬胜怠者吉,义胜欲者从!
家训原典 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亡. 义胜欲,从:欲胜义者,凶. 原典释读 敬畏天地并能战胜惰性的人 天地庇佑,日富月昌 傲慢自大且还慵懒懈怠的人 作法自毙,自取灭亡 公理大义战胜个人私欲的人 得道 ...
-
【传统家训】文王教子:敬哉!勿淫!
敬哉!勿淫! 家训原典 敬哉!勿淫! 原典释读 对人恭敬尊重 对事严肃认真 万不可放纵懈怠 原典出处 这两句话出自<保训>,原文记录在一枚枚竹简上.这批宝贵的竹简,现藏于清华大学,为昔年清 ...
-
【传统家训】捐出祖宅的慈善先锋
幼年时因父亲病故,他与母亲被家族长辈逐出家门,母亲无奈改嫁以抚养他成人.宋朝礼法森严,女子改嫁是极大的污名. 开蒙后,他励志苦读.因为家中贫寒,三餐不继,他就将小米熬粥后隔夜凝固,第二天一分为二早晚各 ...
-
【传统家训】莫为无益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一个规律: 对大多数人而言,温饱后才会开始精神世界与道德情操的追求. 为此他们致 ...
-
【传统家训】鸣沙山敦煌藏卷 开童蒙《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虽有"太公",但却与姜太公没有丝毫关系.它是唐宋时期广为流传的童蒙训诫读物,在已发现的敦煌文献中就保存有很多唐代手抄本. 至于作者,有人认为,"太 ...
-
【传统家训】郑氏著书立训,王妃受教躬行(二)
家庭规模无论大小,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各类关系的处理,大家族更是如此.这一点,侯莫陈夫人在撰写<女孝经>时就已了然于心.理论性内容教导完毕后,免不了给侄女列出几条锦囊妙计以应对大家庭中的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