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者争对错,高手讲利益,智者论格局

作者:洞见·一默

未来,始于远见。

我一直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思维的差距。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普通人只看是非对错;能者看利益得失;智者看到的则是整体和布局。

思维在什么层级,人生就在什么样的高度。

01

普通人争对错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教授和学生去买鱼。挑了半天,选了一条刺少的清江鱼。

鱼贩子嘲笑教授说:“这种鱼肉质不鲜美,我给你挑一条鲜的。”

老教授笑着说:“不用了,这条就行。”

鱼贩子调侃说:“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只会读书,挑鱼还是要看我的。”

一旁的学生听不下去,和摊贩争执起来。

教授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把学生拉走了。

学生问:“这鱼贩这么无理,您不生气吗?”

教授说:“他是鱼贩,当然知道什么鱼更鲜美,但是他不知道哪种鱼刺更少,更适合我这样的老年人。”

身份不同,立场不同,选择自然不同。

这种情况下,争论再多也是自说自话。

所以古人说:“智者不辩。”

层次高的人,都不喜欢与人争是非,论对错。

清末梁启超开展维新运动,很多人维新派人士经常上门拜访。

他的父亲梁宝瑛是传统文人,对儿子搞的这些很不感冒。

对于很多维新人士的做派,他也很反感。

梁启超曾经和父亲争论过几次,谁也说不动谁。

最终,梁启超不再争辩,单独给父亲开了个院子。

他谈维新,父亲讲古书。

两个人求同存异,互不打扰,一家人反而其乐融融。

作家金老师说得好:

“你绝不能靠争辩就能改变一个人,就像你不能让桃树结梨,也不能让梨树结桃。”

不是所有鱼都活在同一片海里。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立场和环境。

立场不同白费口舌,环境不同争论无益。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换位思考,明白别人和自己的不同,接受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

02

高手讲利益

作家刘润讲过一件事。

有一次在飞机上,有个大妈占了一个青年的座位。

青年说:“麻烦您让一下,这个座位是我的。”

大妈特别蛮横地指着自己的座位说:“我的座位在那边,我和你换。”

青年说:“你知道吗,如果飞机出事故了,我们肯定烧得面目全非,家属是按照座位号来认领骨灰的。你希望你的孙子孙女,以后都对着我磕头吗?”

大妈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座位上去了。

刘润说:“你要是给她讲道理,多半是行不通的。但是关系到她自己切实的利益得失,她马上就做出了改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和观念一样,都是维系社会的纽带。

观点可以不同,但是利益却是实打实的。

一个人想要成事,画再大的饼,谈再多的情怀,都不如利益来得实在。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利不可独,谋不可众。”

清末湘军战斗力是全国之最,一方面和曾国藩的带兵能力有关,一方面也是因为曾国藩足够足够慷慨。

在曾国藩的军队里,一个普通士兵一个月五两银子,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

一个中级军官,一年的收入接近一千八百两,相当于正规军里的高级军官。

所以每次湘军招兵,招一千人,来一万人,那些曾经在别处谋生的高级将领,也纷纷投往曾国藩的麾下。

得益于此,曾国藩的实力逐渐壮大,最终平定叛乱,立下不世功业。

有人说:“赤裸裸地谈利益便接近理性。”

成年人的世界里,利益是纽带,也是动力。

它可以量化、可以切割、可以交换,是人和人之间最方便的合作桥梁。

一个人唯有懂得尊重他人的利益,才能调动更多的人脉和资源,成就一番事业。

03

智者论格局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是一个人做事的天花板,一个人若是没有格局,哪怕运气再好,也很难做出一番成就。

秦末诸侯纷争,刘邦率兵攻入咸阳。

身边的将领都去掠夺金银财宝,只有萧何跑去收集秦朝的户籍律令,妥善保存。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资料,刘邦才能准确地把握天下的要塞、户口、钱粮,有了和项羽争天下的本钱。

可以说刘邦夺取天下,萧何居功至伟。

以至于后来论功行赏,刘邦把跟着他的将领比作猎犬,独独把萧何比作猎人。

只有猎人高瞻远瞩,猎犬才能有发挥的余地。

作家张诚说:“未来,始于远见。”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总可以透过当下,看清未来。

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洞察先机。

进可以博取机会,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退可以避灾远祸,以最小的代价回避最大的损失。

他们就像是拿到了这个世界的说明书,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清末太平军作乱,经常以运动战攻城略地,曾创下一月之内连打三十座城的战绩。

咸丰皇帝作为战争的最高指挥,却缺乏把握大局的能力,天天跟在太平军后面跑。

曾国藩则主张南方四省协防,统一作战,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据点。

咸丰帝却哪个城也舍不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太平军耍得团团转。

后来在曾国藩的主持下,统一部署,先后放弃了苏州和杭州,集中兵力攻打太平军西线命脉安庆,才最终扭转败局。

古人说:“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可以洞察先机,也可以把握全局。

他们不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也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苍鹰俯瞰大地,智者着眼全局。

有大视野才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才能有大成就。

作家曹彦涛说:“普通人学习提升能力,高手学习改变思维。”

想要成就更高层次的人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会换位思考,不再执着是非对错。

学会理性思考,用利益整合资源。

学会升维思考,从更长远的时间,更宏大的空间去看待问题。

(0)

相关推荐

  • 心胸,格局,人脉

    提起汉朝,我们自然会想起草根出身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在无比辉煌荣耀的表面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多客观因素,比如刘邦背后依靠的庞大势力-吕氏家族. 吕氏家族不管在当时起义地-沛县,还是楚汉争雄时期都是有 ...

  • 吴军博士:我阅人无数,发现优秀的人,都有...

    吴军博士:我阅人无数,发现优秀的人,都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格局都超乎寻常地大!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 他还是一个乐于 ...

  • 刘邦驭人术,三种人不可信任,也绝不可深交!

    当时追随刘邦的人可不少,比如说大将韩信.文官就是萧何.张良等等.这些都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可惜的是汉朝建立后这些人不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没有几个是好下场的. 楚汉相争时,不得不说到一次在历史上非常著 ...

  • 识别道德绑架,正确认清自己的份量

    本篇文章共3300字,阅读大概需要11分钟 眼界的望远镜---博物志 今天讲道德绑架.   最近留言里有人说:你这人太过分,家里人都要上班,你挣点钱也不养着他们,都希望身边人强大自己舒服.   请问: ...

  • 我是四方斋的智者---董奕轩

    我们的团队名为"四方斋".何为四方斋?四方,四面八方也:斋,书房也:四方斋,聚四面八方之人,做四面八方之事,吸四面八方之精华,成四面八方之君子,此乃四面八方之书房,四方斋之意也. ...

  • 庸者争对错高手讲利益智者论格局

    作者:洞见·一默 未来,始于远见. 我一直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思维的差距.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普通人只看是非对错:能者看利益得失:智者看到的则是整体和布局 ...

  • 惊人的社会定律:​庸者争对错,高手讲利益 智者论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 ...

  • ​庸者争对错,高手讲利益,智者论格局

    作者:洞见·一默 未来,始于远见.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我一直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思维的差距.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普通人只看是非对 ...

  • ​庸者争对错,高手讲利益,智者论格局(深刻)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普通人只看是非对错:能者看利益得失:智者看到的则是整体和布局. 思维在什么层级,人生就在什么样的高度. 01 普通人争对错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 ...

  • 愚者争对错,智者争朝夕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时光荏苒,逝而不返,不知不觉时光滑落指间,世间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没有必要争个你高我低,没有必要争个脸红脖子粗的翻脸,不值得 ...

  • 政治只讲利益不讲对错,春秋卫穆公为了卫国的利益,借孔达人头用

    [参考书籍]<左传>鲁宣公十四年 [背景]清丘的盟会上,晋国因为卫国救援陈国所以派人来问罪,卫国给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晋国的使者不肯离开,说如果找不出祸首我晋国将派兵攻打你卫国. 然后孔达说 ...

  • 亲密关系出问题,不要争对错,而是学会用关系的视角看问题

    亲密关系出问题,不要争对错,而是学会用关系的视角看问题

  •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和别人争对错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走自己的道路,看自己的风景.花开不喜,坦荡为人;叶落不悲,尊重他人. 一个人,聪明与否,主要看的,不是智商,也 ...

  • 两大经方高手讲抓主证之法!(附临床医案)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刘渡舟抓主证 刘渡舟先生说:"<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我们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