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科举考试那些事
相关推荐
-
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
梅州历代解元名录(29名) 文解元 谢天佑(梅县)元朝延祐五年(1318)戊午科解元 盛端明(大埔)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科解元 李士淳(梅县)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科解元 叶著(梅 ...
-
金榜题名:一图看懂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蓝字 状元 状,即投名状,类似现在的名片.简历:元,首也,头也,即第一名. 唐代的举人赴京考试,皆须投状,考试居首者称为状头,后称状元. 1 想当秀才先要过三关 明清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 ...
-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必考内容,但庞杂的内容往往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但其实,只要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每天积累一点,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古代教育与科举是学习文常绕不开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职联系最紧密的部 ...
-
屡试不第吕秀才,子曾经曰过:你真的了解科举吗?
一提到酸秀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吕秀才,他屡试不第,贫困潦倒,落魄到随便一个人都能讥讽的地步,是一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酸秀才,是彻彻底底的明朝科举的失败者.当代人提起 ...
-
紫雨轩书话:宋代与清代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
2021年5月6日 [书事](1)下午3:09-4:26分,我在县新华书店续读<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所读为第六章<两度故乡行>(P111-P134页),本章 ...
-
你想知道古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是什么吗?清代最后一届科考试题
古代科举考试一共考三场,每一场考三天.无论乡试.会试都是这样,可以说比现在的高考更烧脑,有的考生考完就晕倒了:但一旦考上就咸鱼翻身了,朝廷直接分配工作,而不像现在的高考考上才能读.下面是清朝最后一界科 ...
-
明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看完殿试全过程,不由感慨伙食真好
综述 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担任殿试主考官,其结果决定了考生排名. 通过殿试者直接由皇帝赐进士出身,选拔的是明代政治核心圈高级官僚群体的后备人才.因此,殿试在明代的取士链条中,具有极其 ...
-
才学八斗的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关于诗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 曾祖父 ,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 上世纪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 ...
-
容易搞错的科举考试误区,唐代与明清的进士根本不是一回事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实现"飞黄腾达",我们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 ...
-
古人科举考试中了探花 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
2021年04月26日 14:11:48 来源:武品文史 1人参与1评论 引读:所谓的状元,就是能在殿试上获得第一名的人.因此状元之名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头衔.获得后就意味着自己和家族可以一飞 ...
-
古代科举考试图解
古代科举考试图解
-
科举考试趣事多,制度虽严,但考官不看姓名也能知道考卷是谁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把做官当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因为当官不仅意味着社会地位的跃升,还能拿到优厚的俸禄和其他各色收入,过上锦衣玉食的体面生活,所以对中国古代读书人来说,天下第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