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天方智库 罗天昊国与城
发布: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选城市、选大学、选专业,三选,格外踌躇,难在兼顾。对于那些百里挑一的优秀考生来说,必须面临“幸福的烦恼”时刻,成为天之骄子之前,中国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到什么样的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好大学?为此,天方智库联合罗天昊国与城,特意研究了中国双一流大学的城市分布,推出“双一流大学最多的20座中国城市”。并分析其背后逻辑。长沙与哈尔滨双一流相同,但长沙3所985,排名优先。郑州双一流一所,但无985,所以在兰州之后居末位。2, 双一流相同,985相同,大学总数更多的城市优先。双一流7所,985同为2所,武汉排名优先西安、成都。双一流同,985同,重庆优先于沈阳、长春、杭州等。济南与兰州都是一所985,但济南大学总数多于兰州。3, 双一流同,985同,大学总数同,在校生多的优先。985大学,是中国最顶级的大学。来源于1998年5月,国家决定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985大学分两期,共39所,包含北大清华等顶尖大学。211大学,指教育部推出的“21世纪100所重点大学”,包含几乎所有985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军队院校),同时增加了一批,共112所。一流大学A类,,其实就是原39所985大学其中最厉害的36所。一流大学B类,其实就是原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985大学,加上3所211大学升格,分别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所有其它的211大学,加上新增的20多所大学。新增大学包括南京邮电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等。长沙4所,哈尔滨4所,合肥3所,杭州、郑州、沈阳2所。长春和兰州1所。中国的好大学基本都集中在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中,遵照权力体系安排。在所有137家一流大学中,只有大约10所一流大学,在三种城市之外。包括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延边大学(吉林延边)、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江南大学(无锡)等。在同一级别的城市中,人口和经济实力超出,也能够争到相对多的一流大学。比如,有5所以上一流大学的城市,除南京外,基本都是中国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都拥有超过1000万以上的人口,其中北京上海更是人口超过2000万。无锡、苏州虽只是地级市,但经济发达,人口多,国家也在此设立一流大学。东北三大省会和大连都有一流大学,且全部入选国内前二十。拥有传统985大学4所。其中,哈尔滨4所,国内前十。东北虽然当下经济发展减缓,人口流出,但在国家的教育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显示了国家对东北的重视。城市在选择大学的过程中,日益重要。不仅因为强势的城市,就业机会多,而且城市代表一种视野与见识。同时,国家对于大学的扶助,也可以因城市而分野。比如,北京以前本来就有8所985及其它26所211,在双一流大学改革中,又新增了8所,倾斜力度大。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都增加了双一流大学。在办学经费中,沿海强势城市,也逐步与内陆拉开差距,尤其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同档次的大学,就读的实际收益差别很大。能够考上985大学,基本都是顶尖天分,学业发展更重要,学校选择很关键。当然,城市也要兼顾。北京和天津这么近,既然学校档次一样,当然优先选北京了。上海大学济济,名校扎堆。有复旦、上海交大等四大985,以及十几家其它双一流。但是,南京的南京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也是中国大学的前十乃至前五之列。这三城的四家顶级大学,实力接近,难以选择。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南京经济发达,文采风流;杭州也是人间天堂,经济繁荣与生态风景兼备。为什么南京和杭州迟迟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上海太近,上海对南京和杭州存在隐形的压制。但是,因为南京和杭州实在太强势,都是中国最发达省份的省会,所以,上海反过来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在消费市场和科技文教领域、互联网领域,上海的消费被南京和杭州分流,互联网产业被杭州领先,一流大学受到南京的强烈抗衡。这三地的一流大学,江苏、浙江、安徽籍考生的选择要多方权衡。总体上成都略优,但是两地各有优势,云贵川渝四地的考生需要权衡。武汉,华中教育中心,广州,华南教育中心,西安,西北教育中心,在同区域内没有对手,绞杀周边,报考选择容易。武汉,拥有武大和华科两大名校,一共7所双一流大学,且大学总数众多,在校生超100万,华中各省的考生,若不去京沪,首选武汉,别犹豫。广州:拥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等5所一流大学,大学众多,在校生也超100万,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考生,若不去京沪,首选广州。别犹豫。西安:拥有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大学两大名校,一共7所一流大学,西北的考生,若不去北上广,首选西安。别犹豫。北大清华,超一流大学,举国瞩目,生源质量全国顶级,学校品牌,学术力量也是顶级,无需多言。人民大学为政商人才集中地,近年飙升迅速,北师大为中国第一师范大学,北航、北理工为中国著名的理工类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都是垂直类顶尖大学。北京还有其它十几所211大学,基本都是一流学科大学,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中字头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北京字头的大学。同时,北京还是本次双一流改革的大赢家,新增了八家一流学科大学。包括:协和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交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论城市,行政级别中国最高,经济发达,机会众多,论学校,名校云集,北京不愧是中国考生的第一选择。上海有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范等四所985,全部为一流大学。其它211大学有东华大学、华东理工、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全部为一流学科大学。上海也是本次改革的大赢家,增加了好几所双一流学科大学,包括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在江苏生源上,上海与南京存在竞争。南京对本土考生影响力大,。削弱了上海的吸引力。上海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科创突出,也是全国考生青睐之地。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家985,尤其南京大学影响力巨大。拥有河海大学、南京航空,南京理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其它六所211。南京也是本次双一流改革大赢家,新增四所一流学科大学,分别是: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武汉为中国重要的高教中心,华中区独霸,其在校生曾多年来全球第一。拥有武大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其中武汉大学为中国十大传统名校之一。拥有其它5所211大学。华农,华师、中南财经政法、中国地质大,武汉理工大。在中国城市双一流大学扩军大潮中,不进则退,武汉的双一流大学虽然仍有7所,但还是原来985和211的老底子,国家没有给武汉新的名额。不过,武汉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居天下之中,到哪里都方便,除了京沪之外,几乎所有区域的考生,在选择城市的时候,都将其作为备选。武汉也成为除北京之外,生源地来源最广泛的城市。好大学多,交通便利,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将成为全国前五乃至前三大城市。另有一流学科5所:西安电子科技大、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第四军医。西安与武汉一样,在区域内独霸。是整个大西北的教育中心,无对手。西南高教重镇,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2所985.成都也是双一流改革的大赢家。新增3所一流学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的双一流,赶上了武汉。不过,成都大学总数比武汉少了二十几所,故武汉教育实力仍排名在前。但是,算上位于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的双一流大学总数已经超过了湖北。天津也是双一流改革赢家,新增2所一流学科大学:天津工大,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比较尴尬,本身科教实力强大,但是由于离北京太近,生源难以竞争过北京。广州科教发达, 经济繁华,且珠三角的高校相对长三角少,来广州上大学,是上选。不仅大学质量有保证,而且身处广东,视野开阔,就业机会也多。尤其对于广东本地人,以及广西和海南人来说,广州首选,别犹豫。长沙拥有3所985: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一流大学。长沙为中部省会,发展迅速,未来在中国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拥有1所985: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全国工科巨头之一。同时,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是211重点工业类型大学。作为北大荒所在地省会,中国农业重地,哈尔滨还拥有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两所其它211高校。1所985,另外3所211,哈尔滨成为东北最强高教城市。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一度在中国社会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经济下滑,加上气候寒冷,对高等教育略有影响。在鼎盛时期,中国科技大学一度可与清华抗衡。现在势头略有减缓,但仍是中国顶级大学之一。相对经济实力而言,合肥的高教实力排名还比较靠前。体现了国家对合肥的重视。遗憾的一面是,合肥本土生源,要同时受到北京、上海,广州与武汉的影响。拥有1所985:重庆大学;其它1所211:西南大学。重庆拥有大学64所,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未来十年左右,超过100万有可能。重庆的在校生人数虽庞大,但总人口多,每万人在校生人数不及成都。重庆也是双一流改革的输家,原地踏步,而成都增加了三所,一共7所,远超重庆。随着重庆的逐步富裕,应争取更多大学升格,或者借助大学城,引进一批985。重庆生活便利,发展迅速,风景优美,也是不错的大学就读城市。东北作为一个整体,地域广大,且各个省会的科教,都十分发达,同时,辽宁省内还存在大连这个计划单列市,分流了部分沈阳生源。1所985:吉林大学,另1所21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为中国著名高校,现任国家高层中,有6位第一母校为吉林大学,居全国大学第六位。盛产高级官员的摇篮之一。杭州经济发达,人间天堂,西湖荡漾,教育发达,综合了经济、风景、大学三方面的优势,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读书城市。遗憾的是,杭州如此繁荣,双一流大学才2所,太少。在校生人数甚至少于东北的长春。大连作为计划单列市,能与本省的沈阳抗衡,一个重要资源,就是高教。大连为北方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对生源吸引力比较大。青岛拥有1所985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另1所211:中国石油大学。作为人口过亿大省的省会,济南只有一所双一流高校,太少。与山东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极不相称。不过山东大学却是赢家。山东大学是985大学,中国老牌名校,而且山大出政治家。在任的省级常委中,有10名出自山东大学,全国第一。兰州是西部少有的拥有985大学的城市之一,在西北仅次于西安。在东部城市中,除各个省会外,计划单列市厦门也拥有985大学大,但是厦门总共只有十几所大学,兰州有30所。故兰州入选二十大的最后一名。兰州偏居西北,且经济不发达,导致兰大生源受到一定限制。改革开放之后,兰州大学人才流失严重,遗憾。未来兰州大学需深化改革,比钱比不过,就以开放性和宽松环境留人。兰州大学毕竟是中国老牌名校,且大西北沉雄大气,对于国内生源仍有巨大吸引力。虽然郑州大学从211提格为一流大学B类,但是,郑州作为人口过亿大省的省会,却一所985都没有。巨大的遗憾。郑州已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但是顶级高校严重缺乏,成为制约郑州进一步飞跃的短板,未来应争取更多高校落户,或者可以搞大学城,引进985大学设立郑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