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庭实验室:小制作——膜鸣乐器

小制作——膜鸣乐器

日期:2017.10.07  星期六

实验人:刘宇璐

工具和材料:塑料水瓶、剪刀吸管胶带纸气球橡皮带(比如扎头发的那种)

操作方法与步骤:

1. 在塑料瓶靠近开口的地方挖一个洞,洞的大小和吸管一样大,把吸管插进去。

2. 把塑料瓶剪成两半,注意要剪得平整一些。

3. 把纸卷起来,大小和塑料瓶口一样。然后在上面剪几个洞,做成笛子的样子,插到塑料瓶口里,用胶带把贴合处封好防止漏气。

4. 把气球剪一块下来,蒙在塑料瓶比较粗的那端,用橡皮带扎紧。

5. 做最后的调整,保证你的小鼓各个连接处不会漏气。现在往吸管里吹气,如果你能听见声音,那就大功告成啦!

注意:如果听不到声音,可能是漏气造成的,再检查一下各处是否密封。

科学道理:

在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分类法中,乐器可以分成四大类:体鸣乐器(如钹)、弦鸣乐器(如钢琴)、气鸣乐器(如长笛),膜鸣乐器和电鸣乐器。

膜鸣乐器利用膜的振动发声。

当你击鼓的时候,你听到的声音就是鼓上蒙的膜振动发出的。当你往塑料小鼓的吸管中吹气时,鼓内的气压增高,气球制成的膜微微膨胀,同时一部分气体通过塑料小鼓的笛子处漏出,又使内部气压降低,这样膜又会变平。这个过程不断循环,膜不断振动,这就是它发声的原理了。

如果调整洞的位置,把气球绷得紧一些或者松一些,或者采用不同大小的塑料瓶,你可以制造出不同的音色的鼓哦,赶快去试一试吧。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指导教师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