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璟:统领朱元璋亲兵,出征广西,招降明玉珍之子,被追封芮国公
相关推荐
-
元朝和明朝中间还有一个朝代专家不想承认,但确实存在
众所周知,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建立了元朝.但由于他们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所以一直起义不断.元朝末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经过南征北战之后强势崛起.随后,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派大将军徐达和常遇春等人北 ...
-
元朝和明朝之间,还有一个朝代?史学家:不想承认但真实存在
11-04 10:37历史达人 .. 0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朝代的更迭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 ...
-
蜀地魔咒:凡是从中原带兵进攻蜀地的将领,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自蜀道被打通以后,蜀地便成为割据政权落脚的热门地标. 令人费解的是,自古以来但凡从中原带兵进攻蜀地的将领,大多铩羽而归.那些灭蜀平蜀之将,亦晚年波折难以善终,恍若魔咒.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手下的司 ...
-
朱元璋诛杀功臣,杨璟装死骗过众人,17年后再度出现,又成为功臣
洪武元年,朱元璋给正在北伐的明朝将士们下了一道圣旨: 诏右副将军胜居常遇春下,偏将军汤和居胜下,偏将军杨璟居和下. 这段话出自<明史冯胜传>,朱元璋在圣旨里提到了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遇春 ...
-
明朝历史人物——冯国用(明朝开国功臣)
冯国用(1323年-1358年),中国明朝开国大将.濠州定远(属今安徽)人.自幼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末与弟冯胜武装起义,长于计谋,至正十四年(1354年)投靠朱元璋,太祖尝从容询天下大计,攻占集庆( ...
-
康茂才:在朱元璋危难时忠心不二,诈降陈友谅,被追封蕲国公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陈友谅攻克天平路后,大举东下,与张士诚相约一起进兵应天府,朱元璋遭遇起兵以来的最大危机. 应天府人心惶惶,朱元璋的不少部将慌了神,有人建议退到钟山,另作打算,甚至有人建议 ...
-
叶兑建议朱元璋拒绝元朝的招降,定都应天,以锁城法攻张士诚
叶兑建议朱元璋拒绝元朝的招降,定都应天,以锁城法攻张士诚
-
傅友德:伐蜀之功第一,率蓝玉、沐英征云南,被朱元璋封颖国公
傅友德:伐蜀之功第一,率蓝玉.沐英征云南,被朱元璋封颖国公
-
朱元璋封爵150人,李善长被封为国公,为何只封刘伯温伯爵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 ...
-
冯国用:最早建议朱元璋攻取金陵,负责统领亲兵,被追封为郢国公
冯国用是定远人,是宋国公冯胜的哥哥,元末结寨自保. 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带兵到达妙山时,冯国用带着弟弟冯国胜前来投奔.冯国用自幼喜欢读书,精通兵法,言谈举止一副儒者风范,与朱元璋很投缘,深受朱元璋亲近 ...
-
在龙湾之战中,朱元璋为什么派杨璟驻守在大胜港?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率大军顺江东下,直逼应天府. 当时应天府的西边有三个入江口,大胜港是其中一个,而且是陈友谅舟师到达的第一个入江口. 朱元璋派杨璟带了为数不多的兵力驻守在大胜 ...
-
燕王朱棣率军北征,招降乃儿不花,朱元璋称赞:清沙漠者,燕王也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朱元璋令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兵分两路,率军北征,讨伐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等人. 同时,朱元璋任命颖国公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怀远侯曹兴为右副将 ...
-
蓝玉出征北元大获全胜,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后,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从大宁出发,到达庆州后,侦察得知北元君主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 蓝玉有意隐藏行踪,下令走偏僻的小路,日夜兼程,加速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