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率军北征,招降乃儿不花,朱元璋称赞:清沙漠者,燕王也
相关推荐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三)李景隆率军出征
耿炳文失败后,小皇帝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在大明开国历史上,那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人物,封爵曹国公. 李景隆作为李文忠的儿子,很早就袭爵曹国公,而且还出任太傅. 李景隆这层身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三十二)建文帝削藩
在政治舞台上,谁不会吸星大法,谁也没有三尸脑神丹. 谁身后站的人多,谁身后的资源多,谁就容易占据上风. 皇帝可以高高在上,是因为帝国的权力格局.利益分配,就是围绕皇帝构建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意 ...
-
农民起义军为何没有善待朱元璋的子孙后代?
大明从朱元璋夺得天下到崇祯帝煤山上吊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期间虽然经历了燕王夺嫡.英宗被俘.宁王造反.宦官专权等事件,但是不管怎么闹腾,大家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的子孙.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的后代总计有 ...
-
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过立朱棣为太子吗?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今南京故宫),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几天后,朱允炆于灵柩前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 民间野史传闻,当年朱元璋召刘伯温进宫给他算命 ...
-
朱棣率军进入京师,皇宫起火,建文帝下落成谜,朱棣有意拉拢武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燕王朱棣率军进入京师. 朱元璋的儿子与孙子之间的这场皇位争夺战最后以朱棣的获胜而告终. 根据<明史>的记载,燕军抵达金川门 ...
-
朱棣率军迅速南下,平安尾随其后,伺机而动,朱棣在淝河将其击退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十二月,朱棣率军出北平,向京师进发. 十二月十二,燕军到达蠡县,不久移至汊河,朱棣派李远率轻兵去前边侦察. 建文帝见朱棣南下,派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 梅殷是建文帝的姑父,是 ...
-
朱棣率军在夹河击败盛庸,是因为天降狂风吗?非也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二月,朱棣与诸将商定先集中力量先对付盛庸. 三月初一,朱棣沿着滹沱河扎营,同时派游骑为疑兵去真定迷惑吴杰.平安,以延缓其出兵时间. 朱棣厉兵秣马,静待盛庸的到来,可是盛庸却迟 ...
-
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铁铉、盛庸拼力坚守,朱棣久攻不下,无奈撤兵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战败后,向南撤退,丢弃大量辎重,朱棣的兵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雄县月漾桥,十万余人投降燕军.李景隆撤回德州. 四月二十七,朱棣一鼓作气,率军向德州进发. 五 ...
-
李景隆率军围攻北平,且看朱高炽如何坚守,朱棣如何将其击溃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十月,朱棣率军从大宁返回北平,这月十九,到达会州卫,对麾下兵马进行整编,开始设立五军,令张玉.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分别统领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把大宁的兵马分散到各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 耿炳文率军围剿燕王
燕王的实力有多弱,我们只要拿他与安禄山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燕王与安禄山都坐镇北平为中心的地区. 安禄山起兵23天后,就已率军渡过黄河边. 又用了12天时间,就夺取洛阳. 又用了三五天时间,就一鼓 ...
-
冯胜:掌管朱元璋亲兵十余年,女嫁朱棣胞弟,率蓝玉北征,被赐死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意为洪大的武功,朱元璋从淮右布衣成长为一代帝王,离不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一批名将的支持. 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中,冯胜是唯一长期统领朱元璋亲兵的明初名将,负责保护朱元璋 ...
-
张良臣降而复判,徐达率军直趋庆阳
张良臣降而复判,徐达率军直趋庆阳
-
朱元璋率军击败陈野先的侄子陈兆先,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郭天叙.张天佑死后,郭子兴的部将尽归朱元璋,朱元璋成为了濠州红巾军地位最高的都元帅. 陈野先叛变后不久,便被一支地主武装所杀,似乎是应了他对朱元璋发下的毒誓:倘若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