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难忘童年》李军
相关推荐
-
胡连河||井台边的妈妈
. 虽然离开了家乡很久,但是,家乡的小院,院子前面的井台儿,还有母亲一年四季在井台上的身影,早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记得还在儿提之时,我就常常看见母亲在井台 ...
-
【“好孝心杯”征文1号作品】脉脉:母亲的纺车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70期︱ 审稿/李龙刚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 ...
-
魏青锋:水井里的旧光阴|散文选读
作者|魏青锋 来源:绥化晚报 记忆中村里有两口水井,一口在村东头打麦场的边上,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百米,另一口在出村的路口,有高高的井台,木质的磨得锃亮的辘轳,还有一个离地一米高长方形的水槽,形似现在缩 ...
-
李丽丨老屋的故事(散文)
记忆中的那座老屋陪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那里保留着我最纯真.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虽然陈旧点.窄小点,无法与现代高楼相媲美,可它有年代久远的故事,有丰富的情怀,有房前屋后的戏闹,院内母亲忙碌的身影, ...
-
白国斌∣捞筲钩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农村饮用水主要是从井中汲取.井上安着辘轳,用水筲打水,再用井绳绞上来. 筲就是水桶,有木筲和铁筲两种.解放初期在农村木筲较多,就是圆柱形的木桶,由筲帮.筲底.筲箍.筲立柱.筲梁( ...
-
李双全:苦命的奶奶/质朴的叙述却令人泪花闪闪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作者授权绿汀文艺首发此文!欢迎分享!如转载,请注明本平台出处链接. 在我故乡老家的木楼上,至今还存放 ...
-
推荐|崔静:《纺车声声》读后感
读后感丨纺车声声 --读<纺车声声>有感 崔静 题记:茫茫瀛寰,人如微尘,自在存于寸心.坚韧如草木,春晖依旧,岁月无恙. 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是他四十年间的散文精选.在他 ...
-
家乡最形象的符号——辘轳井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家乡故居永远是最值得怀念的.那么,最能代表家乡的东西是什么?有的说是石磨,有的说是石碾,我则说是水井,是辘轳井.古人或称家乡叫"乡井",远离故土,浪迹天涯叫&q ...
-
散文||难忘童年
难忘童年 一 我们班上新来一名女生,叫彤彤.她颀长的个儿,圆圆的脸,长长的头发扎了两个羊角辫.发梢上系着两个红红的蝴蝶结随风飘扬,真好看! 我给她画了个可爱的小山羊,羊角上长着两个长长的羊角辫,她看了 ...
-
散文||难忘童年大山芋【征文】
难忘童年大山芋 在外吃饭,常会碰到一盘名曰"五谷杂粮"的食材,里面有切成段的山药.胡萝卜,切成块的山芋.南瓜,还有带壳的花生和粟子.看到山芋,同龄人总是会说,小时候吃多了,吃腻了, ...
-
邵龙散文 ❀ 难忘童年二三事
难忘童年二三事 作者:邵龙 一.挑水 记得小时候家住东北一个叫头林的公社,因家里没有自来水,吃用水只能到200米以外的农机站去挑. 我九岁就开始挑水了,一根长长的扁担,两头一头挂着一个大大的水桶,怕挑 ...
-
难忘童年“冻米糕”(散文)
作者:金华 下班回家,看到小区门口有人在摆摊"爆冻米".吃过晚饭把碗一放,我便开始找袋子.量米.装油,准备去做"冻米糕". 我们南方人的"爆冻米&qu ...
-
【近美散文】难忘童年的腊八粥
审核:张远.小丫.青豆荚 编辑:红柳 难忘童年的腊八粥 文/近美之约 "日子踩到腊月边,说着说着年就到了." 一到腊月,母亲就经常说着这样的嘴头话儿. 小时候,每当我听到母亲说 ...
-
程龙启:难忘童年的山里红|散文
姜广富:忍着饥饿送快餐的人|散文 文/程龙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家乡在东北边陲,是个小村落.虽然童年时那里很贫穷,但记忆中却有好多让我难忘的东西. 记得那时,奶奶喜欢栽培果树.我家屋后的园子 ...
-
吴长海:难忘童年捉知了|散文
郭广华:平衡|小小说 文/吴长海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到了立夏之后,天气就开始热起来,这个时候的乡下,也正是春耕大忙季节,我们这些小孩子,虽然帮不上大人的忙,但有些事还是要帮着做的. 那时我家养了 ...
-
散文:童年游戏——打宫瓦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那个时候的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视机.游戏机.电脑网络等供孩子们娱乐的设施.为了打发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明了很多好玩的游戏.如女孩子喜欢玩的跳绳. ...
-
[黄石文坛]梅俊学的散文《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我,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对父母唯命是从! 虽然没有象电影那样,记录着我的童年生活,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一 记得我的童年是在钟山嶺度过的.我还记得我家迁移到钟山嶺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