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秀谈民国习武的调养与戒忌
相关推荐
-
吴家太极之:道不尽的吴功藻和吴公仪,推吴家太极向盛期
文/李通国 吴家太极秉承杨家,在早年的北京城,在民国的南方,杨家太极一枝独秀,吴家总活在杨家的影子里.即便在民国那个国术大发展的年代,太极拳家尽沾雨露,但吴家一直不温不火.一个意外的举动,仿佛成了吴家 ...
-
李氏形意拳四代渊源记录
导 言 清末民初,河北定兴县张祖庄村李彩亭.李文亭.李耀亭三兄弟,以形意拳名扬四海.驰誉南北,被武林誉为"李氏三杰"."定兴三李". 李氏三杰出生于武术世家,祖 ...
-
「经典」太极老人黄元秀谈民国习武的调养与戒忌
一.调养 迩来练拳术者,皆因身体孱弱而学习.是初学之时,对于调理身体,最宜注意.如四季中,春季应服清补之剂,夏季应服却暑等品,秋宜滋润,冬可峻补.凡属补品,为习武之人,长年所不可少.吾乡有言:穷文富武 ...
-
【经典】太极老人黄元秀谈民国习武的调养与戒忌
一.调养 迩来练拳术者,皆因身体孱弱而学习.是初学之时,对于调理身体,最宜注意.如四季中,春季应服清补之剂,夏季应服却暑等品,秋宜滋润,冬可峻补.凡属补品,为习武之人,长年所不可少.吾乡有言:穷文富武 ...
-
【经典】太极老人黄元秀谈民国习武时精、气、神的修养
古德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由虚成道,实千古不易之名言.试观近日国术比试场,及表演会场,往往有皤然长须,鹤发童颜之壮士.而欧美运动名家,未必尽享大年.即最近日本运动著名之人见娟枝,自得盛名之 ...
-
黄元秀谈民国太极拳的刚柔接劲,练拳与练器械须将内劲练到四肢
黄元秀 黄元秀(1884-1954),字文叔,中年以后改名元秀,浙江杭州人.辛亥革命元老,早年与黄兴.秋瑾.徐锡麟.蔡元培.章太炎等交游,为光复浙江作出过极大的贡献.为此,民国后,他在浙江军政诸界享有 ...
-
「经典」民国太极老人黄元秀注“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则气可收敛入骨,并非格外运气也.气收敛入骨,工夫既久,则骨日沉重,内劲长矣.以气运身者,所谓 ...
-
「罕见」民国黄元秀记录的'杨澄甫先师太极拳图'(下)
图46 双风贯耳 图47 左踢脚 图48 转身蹬脚 图49 横单鞭 图50 野马分鬃(右式) 图51 野马分鬃(左式) 图52 玉女穿梭(一) 图53 玉女穿梭(二) 图54 玉女穿梭(三) 图55 ...
-
国术名家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罕见」民国黄元秀记录的'杨澄甫先师太极拳图'(上)
图1 太极拳起势 图2 揽雀尾(右式) 图3 揽雀尾(左式) 图4 掤 图5 捋 图6 挤 图7 按 图8 单鞭 图9 提手上势 图10 白鹤亮翅 图11 搂膝拗步(左式) 图12 手挥琵琶 图13 ...
-
【罕见】民国黄元秀记录的“杨澄甫先师太极拳图”(中)
图23 斜飞式 图24 海底针 图25 蟾通背 图26 转身撇身捶(一) 图27 转身撇身捶(二) 图28 进步搬拦捶 图29 云手(一) 图30 云手(二) 图31 云手(三)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