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千古

本月21日下午,林鹏先生在故乡与世长辞,享年93岁。六天来,在互联网上读到各界人士连绵不断的悼文,无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我和林鹏先生相识很晚。2013年春,我去太原,周宗奇、陈为人二兄引我到东园林老府上拜访,当时他85岁。初次相逢,一见如故。林老刚刚读过我为李辅回忆录《所思所忆七十年》写的序言,印象良好,把我当成知己。他让我讲述京城见闻,签名赠我刚刚出版的文集一套。

其实,林鹏的大名我久已耳闻。我的岳父岳母曾在太原工作,是林老的故交。岳父长林老10岁。岳母和林老同庚,是河北老乡,参加抗日的时间也差不多。1970年代初,小群的姐姐入职塞外一家工厂,孤身一人,想调到太原和父母团聚。当时林老在省里人事部门工作,帮她解决了困难。岳父岳母知道林鹏是书法家,携砚台一方,登门致谢。林老亲自下厨,招待岳父岳母吃饭。此事岳母至今念兹在兹。

我年轻时曾在省里上班,办公室离林老居住的东园一墙之隔,直线距离只有二、三百米之遥,可惜当时只闻林鹏其名,知道他是海选产生的山西书法家协会主席,却未能与林老谋面。

后来,我们移居北京。林老在山西离休后,摆脱政务烦扰,投入文化创造的自由天地。他原在书法界引领风骚,与林散之并称“南北二林”。又在小说散文创作、思想史研究等广阔的领域纵横驰骋,笔锋所及,硕果累累。越到晚年,声望越高,成为山西士林的泰山北斗。

我读他所赠的《平旦札》一书,感慨万端。1961年,他曾经以工作队长身份,到运城县常平公社主持救灾。当地已经饿死人。他让老人孩子把粮食从食堂拿回家,自己做饭,还用红枣、黄豆、花生、甘草、黄芪、百合、麦麸等做成浮肿丸,一人一天吃一丸,使当地不再死人。他记录了一件亲历的真事:“有一个村子,是个生产大队,开始饿死人,而仓库里是满满的粮食。人们商量要抢粮,人们喊道:‘都是咱们生产的粮食!’支部书记知道后对大家说,‘我是支部书记,村里饿死人了,是我的责任。大家要抢仓库的粮食,不要抢,一抢就乱了,有的到手了,有的没到手,听我的,我决定开仓济贫,救命要紧,这责任由我一个人负。如果我被枪毙,希望乡亲们照顾我的老小。’然后他就打开了仓库,按人口分粮食,有条不紊,人心大快,村里再没有死人。事后,他到县委投案自首,县领导有的主张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有的主张不杀,杀了要引起民愤。书记拍板:‘不杀,但要重刑。’判了这支部书记十九年徒刑。这支部书记服刑期间,家中老母、老婆、儿子享受烈士待遇,支部书记每年空拿一个最高工分。后来文革中红卫兵造反,也没有造这个反。村里闹夺权,夺过来夺过去,这个规定没有改变。全村人都知道这是活命之恩,嘴上不说,一直就这么办。捱到三中全会以后,新市委做出平反决定,派人专程去千里之外的监狱接取这位支部书记,他的刑期还差几个月。村民们知道支部书记要回来了,敲锣打鼓,跑出十多里地欢迎他。村里搭了戏台,要唱大戏,梆子腔,点的戏有意思,从《武家坡》到《大登殿》,全本戏文,台上唱戏,台下大哭。”

林老的散文,讲述的都是刻骨铭心的生平亲历。他还给了我一篇关于昔阳的文章,不曾发表,有意投给《炎黄春秋》。文章很精彩,但我知道《炎黄春秋》也有难处,说明了情况,林老表示理解。

2013年11月24日,在北京杉园举行了林鹏思想研讨会,我和小群应邀参加。

我发言谈到,林鹏先生是河北易县人,生于1928年,抗日战争后期参加革命,长期在山西太原工作,以书法特别是草书见长,兼及思想史研究和小说、散文创作,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随笔四种。我认为林老深剖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弘扬士君子精神,实现了三个超越,一是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他长期居住山西太原;二是超越了职业的限制——他在任期间是政府机关干部;三是年龄的限制——他进入自由境界已逾花甲之年。最后发言的是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他感慨:我们山东怎么没有这样的人?我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回答了贺卫方的问题。我在文章中说:集学养、风骨、阅历、人望于一身的老人,往往成为一方水土的精神象征。上海有王元化、沙叶新,广州有袁伟时,武汉有刘绪贻、刘道玉,成都有流沙河,都能受到当地相当多知识界人士的敬重,在全国知识界也能得到认可。林鹏先生也属此类情况。只是在全国知识界,知道他的人还不多。这次他的文集由商务馆隆重推出,有助于更多的读者了解他。贺卫方也不必为自己的家乡没有出现类似的人物而遗憾。传记《国士》的传主牟宜之,就是逝世于济南的一位高人。据我所知,山东还有一位冯毅之先生,也是一位颇受当地知识界敬重的人物。

林鹏先生千古!

(0)

相关推荐

  • 为岳父岳母立碑

    记得十五年前,在岳父家乡与小舅子踏山觅岭,找到这个美穴,并用砖石砌筑围起来,后来又陪岳父岳母亲自去看过,他们非常高兴的说:"我们这一带地方的习俗,人死后都是一堆黄土,然而我们的寿藏是用砖石围 ...

  • 妻子的童年(散文)

    妻子的童年(散文) 飞翔 妻子与我一起生活有40年,她常常对我讲起自己的童年往事.虽然我们同岁,但我们的童年是不一样的. 她有一个比她大3岁的姐姐.姐姐从小读书,读完初中回家当赤脚医生.妻子上过几天学 ...

  • “千古”第一祛湿秘制古方,不伤脾胃不伤阳,从根本上驱赶湿气!

    小王家住青岛,小姑娘刚毕业不久.青春靓丽,但是从上个月开始,她看起来没什么精神,也不愿意打扮自己了. 最近来问诊,过了清明节,感觉很累,困倦,提不起精神头来,以前常常熬夜的她现在早早入睡,但第二天醒来 ...

  • 为何成都望江楼对联被称为千古绝对?

    成都望江楼对联是出自于唐代女诗人--薛涛,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杜牧等都对她十分崇拜,也得到了当时四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 薛涛女大诗人这幅对联,也不知何原因,当时只写 ...

  • 千古一味“逍遥草”!除脾湿,治口臭,疏肝郁,自带秦汉遗风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草>.< ...

  • 千古名方,治疗150种疾病,值得收藏!

    中一医 公众号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 百年难遇的养生千古名方."食物疗法"是祖国医药宝库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食物养生治病,在民间一直被广为流传.药食同源,运用食物养生治病, ...

  • 千古奇书《荣枯鉴》,只读一遍,人生顺达!

    <荣枯鉴>又名"小人经",是号称"官场不倒翁"的冯道所著. 冯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生活在五代时期,做过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后周 ...

  •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遇见更多古典诗词 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心胸豁达,才高八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名篇,让人过目不忘,高山仰止,苏东坡的诗词我们都背过很多,在这些诗 ...

  • 10首七律唐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在唐代,七律佳作频出. 七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律诗起源于南朝,初唐定型,到杜甫手中成熟. ...

  • 曹操最经典的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惊艳了世人2000多年

    说到东汉末年的曹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奸雄",因为<三国演义>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奸险小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我们 ...

  • 中医祛痰千古名方,很多人却少抓两味药方!

    在祛痰的一众方子中,有一个方子不可不知,而且拥有极高的地位,这个方子就是著名的二陈汤.说起二陈汤的时候,就会想起<汤头歌诀>中的那句话,"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