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温与湿温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江西名老中医许寿仁15方之退热汤主治肠伤寒(湿温)及中医所称的温热症、风温症
秦尤青蒿汤(又名"退热汤') 主治:肠伤寒(湿温)及中医所称的温热症.风温症. 处方:秦艽6克,青蒿6克,薄荷3克,菊花6克,桑叶6克,钩藤12克,薏苡仁12克,芦根12克,郁金5克,大 ...
-
脾胃与膜原的关系作者:丁瑞丛对于湿温,古...
脾胃与膜原的关系 作者:丁瑞丛 对于湿温,古人云 "邪伏膜原",而用药则温中行气与清热祛湿并举,多偏于脾胃,使人难以理解,实际两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关于膜原的记载,最早见于 ...
-
湿温、暑湿痛泻
湿温 贺xx,男,33岁,1961年3月28日出诊.左脉浮滑,右沉不能应指,舌苔水滑无多,尖边淡红,稍有裂痕,今已三天,体温38.5℃,头痛且胀,时寒时热,热时汗出齐颈,饮食不香,强食两次,口淡且粘, ...
-
舌苔黄腻: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
舌苔黄腻 :https://baike.so.com/doc/5684208-5896889.html?所属类别 :其他舌苔黄腻在中医诊断中被称为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如黄色粉末调 ...
-
湿温七方
湿温七方 普济解毒丹<温热经纬><续名医类案> 飞滑石十五两,淡黄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仁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生晒 ...
-
日浦发热一一湿温
有一年冬日,本村村民来我家问病,言其妻发热的厉害,两个西医轮番输液,未果.因其妻正有孕在身,又害怕西药的副作用,故来找我.我问还有其他的症状吗,他说,前几天有点感冒,现在还有点头痛,饮食也不好,时有 ...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湿温验案
高某,4岁,2017年9月上旬诊. 初起微恶寒.发热,身热不扬,体温39-39.8,脉浮缓,苔白浊腻,中微黄,尿少便溏,两脚冷,身静不烦. 据此湿温证用三仁汤原方加薄荷,日1剂.第三天,仅小便稍增,他 ...
-
「读书与临床」葛根芩连汤治高血压,风温治疗辛温寒凉并用
门诊一本院职工,诉咽喉疼痛,声音嘶哑,查体咽部红肿灼热,余无特殊.诊左脉细弱,右脉稍浮数.考虑肺经风热,拟辛凉清解.正巧读书读到张志远先生谈治疗风温病,用辛温发散药配合清热解毒之品,可以起到解表清热两 ...
-
丁甘仁:六经辨治湿温(妥妥的干货!)
丁甘仁,名泽周,为清末民初孟河四大名医之一.其临证时能融合伤寒. 温病两大学说,化经方.时方于一炉.在治疗温热病时,也常常将伤寒的治疗法则贯穿其中. 我们在学习丁甘仁医案时,确感其运用六经辨治湿温病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