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登基(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
相关推荐
-
皇帝人物志之唐睿宗李旦:历经坎坷和无所作为的皇帝
唐睿宗李旦(公元 662-716年)龙朔二年 6月生于长安.又名李旭.李轮.原名旭轮,后去'旭'为'轮'.唐高宗李治第 8 子.武则大的幼子 (第四).李日前后两次称帝(公元684--690 年;公元 ...
-
话说宰相(15)岑羲:因依附太平公主,最终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图片来自网络) 余大中 笔者曾以<一门三相一诗人:岑文本.岑长倩.岑羲.岑参四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为题,介绍过岑羲的生平事迹.在此仅以一句话简述岑羲人生的最大特点:因为依附太平公主,最终 ...
-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女儿,李隆基姑姑,为何李隆基当皇帝后赐死她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正言顺的女皇帝,原本当皇帝是男人的事,到了武则天这里发生了改变,原本皇帝之位的争夺者都是男人,到了武则天这里,同样发生了转变,不仅男人争皇帝之位,武则天之后,连女人也开始争夺 ...
-
王晙循义留幽求(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二)
先天元年八月,朝廷任命刘幽求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湜为检校中书令. 当时,朝中宰相大多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刘幽求谋划和右羽林将军张暐一起调集羽林军将他们一网打尽.同时,他让张暐向 ...
-
既以功立,当以罪废(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四)
当初,唐玄宗在筹划诛杀窦怀贞等人时,曾先召见过崔湜,想将他纳作自己心腹.崔湜的弟弟崔涤对他说:"无论皇帝问到你什么,你都不能有所隐瞒.(主上有问,勿有所隐.)"然而崔湜并没有采纳.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五)
李日知在担任刑部尚书职务时,从来不对犯了错的官吏用刑,但刑部的各项工作却都能圆满地完成.曾经有一位令史在接到皇帝敕令三天后,竟然忘记去执行.李日知得知后十分生气,下令让人找出刑杖,然后集合所有的官吏, ...
-
玄宗阅兵(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六)
这年冬十月己亥(初九),唐玄宗巡幸新丰.癸卯(十三日),唐玄宗和文武官员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总共调集了二十多万兵士,旌旗连绵五十余里. 由于军容不整的缘故,唐玄宗让兵部尚书郭元振跪在军中的大旗之下,准 ...
-
姚崇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八)
有一次,姚元之向玄宗奏请依照顺序提拔任用郎吏.玄宗听后只是盯着宫殿的屋顶不作一声.姚元之几次重复汇报,玄宗始终一言不发.姚元之感到十分恐惧,便急忙退出.当日罢朝之后,高力士向玄宗问道:"陛下 ...
-
姚元崇说武皇(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六)
有一天,武则天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周兴和来俊臣审理案件,经常牵连到朝中大臣,说他们参与谋反:国家有固定的法律,朕又怎么能违背!有时候我也怀疑一些案子的真实性,并为此指派亲信大 ...
-
太子非长,不当立(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一)
太平公主为人沉敏而富有权谋,武则天认为这个孩子很像自己,因而在众多的子女中对她格外偏爱,经常让她参与军国大事.在武则天时代,太平公主因为惧怕武则天的威严,不敢招势揽权.后来,张柬之等人诛杀张易之.张昌 ...
-
韦凑谏睿宗谥故太子(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二)
景云元年七月,唐睿宗登基之后恢复已故太子李重俊的爵位和名号,同时还为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成王李千里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恢复他们生前所担任的职务和爵位. 随后,唐睿宗颁下 ...
-
循吏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三)
有个叫闾兴贵的宦官向长安令李朝隐请托,李朝隐将他逮捕入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特意召见了李朝隐,睿宗对他说:"您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卿为赤县令,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