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最后一课
相关推荐
-
赏心悦目的新文学
新文学,曾经火遍中国,曾引无数藏家竞折腰,影响弥深,传播甚远,仅看其奢侈的四色套印封面,就足以让人魄散魂消,三尺垂涎,不胜感叹耳. 新文学,是五四以来有别于旧的文学形式的新生文学,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 ...
-
陈国球|文学何以成为一门知识?
"文学批评"引入现代中国后,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知识活动,与中国文学的学科建制发生了密切的关联.通常情况下,朱自清总是被冠以学者和散文家之名,但作为文学批评研究者的朱自清,却是大家比较 ...
-
梁实秋的文学思想
梁实秋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升华,这些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想有其独特的文学人性论和自给自足的文学评论体系. 一 引言 梁实秋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批评家.翻 ...
-
郁达夫:而立之年在武昌
李杭春 郁达夫在1925年这一年的创作相对比较沉寂.用作家自己的话讲,是 不言不语 不做东西的一年.事实上,他投入大量时间于课堂教学和讲义编写.后来陆续问世的几乎涉及各种文学文体的单行本<文学概 ...
-
“欧化的古文”与文言的弹性
引言 从1903年初执<苏报>笔政.鼓吹民族革命,到1925年复刊<甲寅>.排诋新文化思潮,章士钊的文言政论纵横舆论界二十余年,自成一家,在民初文坛占据了殊为重要的位置.其中, ...
-
书评:一种新型的大学语文慕课教材
评<大学语文十六讲> 即将在<汉字文化>2021年第12期发表 摘 要:<大学语文十六讲>是根据韩山师范学院大学语文慕课十六讲的内容编写而成,这是一种新型的慕课教材 ...
-
新书摘要(13)周作人的《杨柳》
何二元<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第十三篇:周作人<杨柳>(1935) 周作人的<杨柳>,初发表与1935年<独立评论> ...
-
国学大师论大学国文(八)周作人赋得杨柳
周作人上大一国文课,从来没见人提起过,笔者在<民国大一国文资料研究>中首先独家考证.考证的起点,是1917年,周作人应邀到北大教书,4月3日,访蔡元培校长,得知在学期中间不能添开新的功课, ...
-
《新新文学》文学平台给大家拜年啦!
<新新文学>文学平台给大家拜年啦 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新新文学>在春花秋月间,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走过2019年,这一年里畅游在文学的芳草地,在唐诗宋词的 ...
-
中文系何为?
大学中文系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不是一个今天才有的问题.从近代引入西方大学制度开始,中文系该怎样办,如何设置科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出路怎样,都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最有名的意见,来自于闻 ...
-
朱自清与大学国文——读《朱自清日记》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从1925年至1948年,朱自清任职清华长达23年(包括西南联大一段),除了开设"古今诗 ...
-
余光中评论朱自清够不上散文大师:伤感滥情,浅白累赘,不会比喻
1992年,那时我还年轻,尚喜欢读书,经常买的文学期刊是<收获>.<台港文学选刊>和<名作欣赏>. 就在这年,<名作欣赏>从第二期开始推出了" ...
-
丁帆:“为精神界之战士”的陈迹与光影——温儒敏先生《为精神界战士者安在》读后
前些日子吴福辉先生去世,某刊物约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由于那阵太忙,文章刚刚开了一个一千多字的头,那边说一组悼念文章已经即将出刊了,于是我就暂时搁置了<"四条汉子"你先走> ...
-
刘锋杰:现代文论史研究的“三维空间”说
摘要 现代文论史一直以"新文学"作家出身的理论家与批评家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在同一时空中从事古代文论与外国文论研究的两类学者,这是值得反思的.现代文论史应由新兴文论.古代文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