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相关推荐
-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好的李景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那么不堪?
朱元璋并没有看走眼,李景隆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是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大有"内奸"的嫌疑.笔者打算从李景隆的出身,他和朱棣的关系,以及靖难中的实际表现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聊一聊他究竟 ...
-
明朝那些事之靖难之役
明太宗画像 提起大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就不得不想起成祖的发家之路"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路线图 东晚君觉得"靖难之役"实际上是太祖朱元璋 ...
-
明朝那些事之悲催皇帝明惠宗朱允炆
建文皇帝画像 前言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东征西讨,灭陈友谅.灭张士诚.最后把蒙古元朝从元大都赶往漠北,元朝覆灭,最终建立由汉民族统一的"大明帝国"政权.古语有训:打江山难,守江山更 ...
-
靖难之役:在真定初战失利后,耿炳文坚守不出,朱棣无奈撤兵
一.劝留降卒 在真定之战中,一些朝廷士卒被擒投降,不久,燕王朱棣听闻降卒欲叛,为了让降卒安心留下来,朱棣立即召集降卒,对他们说:所有投降的士卒,因为思念家人想离开的,应明确告知,我将发给你们粮食,送你 ...
-
李文忠长子李景隆:被朱元璋器重,受建文帝信任,被朱棣称为功臣
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小名九江,爱读书,通晓典故,身材高大,眉清目秀,长相英俊,玉树临风,举止雍容得体,备受朱元璋喜爱.而且,李景隆的名字是朱元璋所赐. 洪武十七年三月,李文忠患病去世,时年四十六岁.李 ...
-
朱允炆占尽优势又手握天下兵马,为何会输给朱棣,如何才能赢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长孙,也是燕王朱棣兄长太子朱标的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朱允炆的继承权高于朱棣,朱允炆15岁时,父亲朱标去世,朱元璋经过考虑立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21岁时朱元 ...
-
嘚瑟都不懂得时机,却没有遭到雷劈,靖康之难中南军首领就是典型
靖康之难,朱允炆之所以败给朱棣,很大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嘚瑟主帅!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但实际上,将门的虎子并不多.李文忠在朱元璋统一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其指挥下,骑兵部队南征北战无坚不摧,为大明王朝 ...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何派李景隆对阵朱棣,后来李景隆为何投降朱棣
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李文忠去世后,李景隆世袭了李文忠曹国公的爵位,这个时候仍然是朱元璋当皇帝,虽然朱元璋晚年弑杀了很多功臣,但是李景隆不仅没有受到迫害,反而被朱元璋不断升官,负责地方上练兵 ...
-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惨烈的明初"靖难之役"里,大明战神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显然扮演了十分滑稽的角色. 比起年轻时挨过饿逃过荒的老爹李文忠来,李景隆堪称含着金钥匙长大,连他的名 ...
-
[煮酒论史]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文图/皮皮宠PPPet 2021-10-22 13:59 1402年六月,被建文帝"以肺腑亲任"的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的燕军一拥而入,南京城破."宫 ...
-
李景隆打开城门让朱棣进来,下场如何?答:叛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叛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1404年,风云突变,一场巨大的阴谋席卷整个朝堂. 李景隆还老实巴交地等着朝廷给自己封官加爵,可是现实再一次扑面而来,只不过自此开始,整个朝廷上再也没有了李景隆的影子.他在哪呢 ...
-
朱棣鼓舞朱高煦击败盛庸,顺利渡江,不久李景隆为朱棣打开金川门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初一,朱棣下令将高邮.通州.泰州等地的船只调集到瓜州,带兵行至浦子口,盛庸率诸将迎战,燕军战败. 朱棣虽然拥有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骑兵,可是却没有正规水师,这是燕军的一个短板 ...
-
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朱棣与李景隆激战于白沟河,从此转守为攻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初一,曹国公李景隆统兵从德州北上,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统兵从真定北上,相约在白沟河会合,征讨燕王朱棣. 白沟河曾是宋辽两国边界,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这里镇守. 收到消 ...
-
建文帝亲表哥李景隆,两次战斗送朱棣人头百万,最后还当带路党!
李景隆在史书中不是很有名气,但痛失帝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肯定对他刻骨铭心.别误会,不是和他还有什么深厚的感情,而是被他坑惨了! 通过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种种离奇表现,甚至有人怀疑,他是朱棣安插的卧底,专 ...
-
李景隆率军围攻北平,且看朱高炽如何坚守,朱棣如何将其击溃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十月,朱棣率军从大宁返回北平,这月十九,到达会州卫,对麾下兵马进行整编,开始设立五军,令张玉.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分别统领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把大宁的兵马分散到各 ...
-
靖难之役:李景隆统兵五十万进逼北平,朱棣不全力固守,却去借兵
一.朱棣为何认为李景隆必败无疑? 收到建文帝派李景隆统领五十万兵马出征的消息后,燕王朱棣笑着对诸将指出,李景隆必败无疑,而且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这个观点. "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