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月入3万的90后海归生存现状

1872年,清政府往美国公派留学生30名,他们平均年龄12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

1.5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同时也正在经历最大的海归潮。

“人家都往外跑,你们都往回跑干嘛?”而在很多海归的内心深处,却心存悔意。他们后悔的并不是回国本身,而是回国迟了。

那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是更加开阔的格局,更加独立的人格,更强的专业能力?主页君和3位海归导师聊了聊:那些关于选择和机遇的故事。

1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V导师

教育背景:美国Top10

工作经历:渣打银行管培生

擅长辅导

  • 留学生规划求职时间

  • 投行真实的Mock Interview

  • 精准契合银行招聘要求的简历/Resume

我是去美国读的硕士,大部分去美国读硕士的留学生都会面临是否回国求职的选择,在美国的时间不够长,以至于在与当地环境融入及语言融入上会有一些Gap,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回国发展。

班里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中国学生

我是我们班里面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中国学生。本科背景在研究生班级里是倒数,跟大家一比我的背景并不占优势,但我比大家时间花得多,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上大概七八点钟开始,然后到晚上七八点钟结束,放弃了一些像Social、旅游这样的活动。中间肯定会有很多挫折,会有很多的不爽,会受到很多刺激,但是整个过程走下来,现在回头看还算是蛮顺利的。

图片来源:pexels

从傻瓜式搜索开始做职业规划

我在入学前就已经开始做求职规划了,虽然当时还没有确认是否留在美国工作,但当时对于职业方向、Networking和Informational Interview已经有所准备了。其实从研究生申请学校(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已经往这方面在考虑了。

  • 第一步,做了非常详尽的傻瓜式搜索,了解在国内到底有哪些行业哪些工作。首先我把Full List列了出来,其实就是用应届生论坛,论坛上面有很多版块,基本上涵盖了感兴趣的所有内容。每个版块的行业里面,列出Top 10的公司,所以会组成一份大概包含200-300个公司的List,然后再从上面做 Cross Out,把不喜欢的或者不合适的划掉。

  • 第二步,一方面尽量去约学校的校友做Talk,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简历文书的润色,包括Interview的技巧也一直在练。接下来其实就是不停地练网申和笔试,然后最后到面试环节,后面这个故事其实大家就都知道了。

国内金融外企非常强调Team Work

国内渣打管培生一届招20人左右,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分之二是海外研究生,其中又有三分之二是英港教育系统下的,剩下三分之一是美国教育系统下的,美国基本是Top 30的学校,英国是G5,香港则是港大的,因此对学校的要求还是蛮高的。

但是身边也会有一些澳洲学校毕业生或者英国非G5学校的毕业生,所以在Target School这一方面倒不是那么严格,如果本身足够优秀,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如果留学生回国求职的目标是金融方向的外企,他们对Team Work是非常强调的,这个是在国外教育体系下留学生会很重视的,因为国外的商学院教学制度一个是Case-Based,一个是Team-Based,而国内的教育制度并不是非常Application-Oriented,因此国外商学院的教育是很对外企口味的。

DBC对于留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对于海归来说,在DBC找到合适的导师帮助自己把自身的亮点根据求职的公司做一个梳理和练习,其实求职这件事还是很好办的。

图片来源:pexels

2

国内的求职机会更多

不像国外那么受限

V导师

教育背景:Top 20 in Regional Universities North

工作经历:EY审计

擅长辅导:

  • 四大Audit领域

  • 显著提升Networking能力

  • 四大求职信息及职业规划

从个人意愿来讲,我是想回国的,觉得国内这些年变化很大,所以自己很想回国。

另一方面,在美国工作有身份的问题,我也尝试过换工作,第一是行业很受限制,另外因为我没有工作签证,公司也会觉得很麻烦。所以我觉得在这么多限制下,回国也挺好的。

国内跨行业求职会更自由

回国求职的整体历程都比较顺利,我觉得国内的机会真的会多很多,不像国外那么受限。

我回国求职的优势在于:现在其实海归的学生很多,但是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并不多;可能考过美国CPA的也很多,但是拿到美国CPA执照的不多;再加上我之前一些其他的经历,包括我在国内的时候,也在其他四大实习过,所以我的能力还是比较被认可的。

对于海归留学生而言,回国求职的优势还在于换行业的机会更多,在国外换行业其实会比较难,因为金融行业已经非常发达,细化得非常详细,如果你做的是会计,就很难再踏入金融的门,但国内是比较自由的。

四大更偏爱招聘国内毕业生还是海归?

我觉得分所,比如说北上广深,首先就是很大的所,大所有很多大项目,比如安永有不少客户去美国上市,所以就需要懂US GAAP的人,所以就会倾向招海归。

但是比如像二线城市所,没有太多的大客户或者美国的企业客户,就是当地的客户,与其招海归,可能会眼高手低,不如招一个当地的学生。而且据我所知,比如AICPA在EY是被认可的,但是在其他所不见得会认这个证书,这种情况下,海归可能没有太大优势。

国内机会是很多,特别是对于应届生而言,但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还有每个公司看重的点是不一样的,你去国外读了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更高,但四大这种不太看学历的公司,可能反而会觉得越年轻越能熬下来,毕竟PwC都开始招高中生了。这样优势可能就变成劣势了。

Networking国内国外一样重要

如果没有Networking,基本上连实习机会都很难拿到。其实在国内和国外,Networking是一样重要的,因为拿Offer就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网申投简历,另一个就是靠Networking拿Refer。

就接触过和辅导过的留学生来看,到了要找工作那一步才开始慢慢改简历或提高Networking的能力我觉得会比较迟,因为Networking是需要慢慢熟练的,可能你给别人发第一封Cold Email得不到回复,需要发很多封才会回,你要慢慢经历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图片来源:pexels

Networking的关键是要真诚,之前有的学生让我帮忙改他们Networking的Follow-up Email,我觉得他们都是用得比较通用的格式,不管在什么场合见了什么人,聊了些什么内容,他们都能回一封一模一样的Email。

如果你真的想建立Connection的话还是要花点心思,比如说你和他聊了什么,Follow-up的时候可以提到这些,并且你如果真的对这份工作感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在Follow-up中提一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收到回复之后,就可以约出来做一些Coffee Chat,因为人家愿意回你Email,就说明他本来就是一个愿意帮助人的人,如果你真心想跟他聊,他是会愿意和你聊的。如果别人不愿意,就多理解一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有机会的话就好好抓住机会。

我平时很喜欢和人聊天,建立Connection。当时看到了一个中南地区的HR在招人,我当时就想去试一试。那个HR人非常好,他觉得我的经历不一定适合那个职位,但是可以把我往其他城市推,所以后来就把我推荐到了北京。

3

求职是场马拉松

千万不要中途放弃

Z导师:

教育背景:加拿大Top3

工作经历:腾讯全球最火的游戏之一做游戏运营

擅长辅导

  • 精细的Career Consultation

  • Mock Interview

  • Behavioral Interview& Small Talk无敌套路

毕业后在加拿大工作了一年,我觉得国外工作晋升的通道比较少,而且国内机会更多,如果回国能进入一些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对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是更优的选择。

如果回国的话尽量进大公司,这样对你的成长和帮助是最大的。

求职要相信自己,要敢于尝试

想对求职的学弟妹说:要相信自己,不要认为这份工作完全是陌生的就不敢去尝试。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从事过任何和游戏相关的工作,在加拿大做的也是咨询类的工作。

我在面试前狠狠地恶补了一些游戏相关的知识,在面试的过程中要讲一些你以前工作中具体的事情,某个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你在中间做了一些什么,事无巨细,这样对方会觉得你的履历是比较靠谱的。

工作和学习是两回事,有时候某些成绩很好的同学,并不太适合职场。除了像麦肯锡这种级别的公司,会对背景如GPA的要求很高,其实大部分的公司都不会有这方面的要求。我当时面了10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问过我GPA。如果是非金融行业,相对对GPA的要求也会宽松很多。

求职过程中,哪怕你没有和这份工作相关的经历,但是你可以找两份工作的相似点,以前我做咨询也是和客户打交道,游戏运营也是要把玩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所以结合以前的经历,比如如何和客户打交道,来体现你的共情能力,把经历往这方面引导。

求职是场马拉松千万不要中途放弃

你首先需要对你的简历非常熟悉,因为在面试中,面试官会让你作一个Brief Interview,这一段是一定不能卡壳的。面试官和你进行问答的时候,你可以卡壳,但是如果你连做自我介绍都卡的话,面试官就会觉得要么这个人能力不行,要么就是经历有些是假的。另外词汇一定要体现专业性,不要出现口语化的词汇。

刚开始在加拿大求职的时候,我毕业之后连续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在这两个月期间,面试失败回来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简历,也会给自己做Mock Interview,很多东西都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求职之前想清楚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可以做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有的留学生甚至之前都没实习过;第三个问题是不明确自己是要留在国内还是国外。求职之前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求职就会顺利很多。

你需要先问自己喜欢做什么,有的同学看着别人去做会计,也会去做,但他们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做会计,我发现有的学会计的同学更喜欢做交互,那就应该去Google做UI Designer之类的。所以不要随大流,先问自己喜欢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