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刘仁轨白江口一战让日本老实近千年
相关推荐
-
唐朝是怎么把日本打服的?
大唐帝国疆域图 唐朝和日本的战争就是公元六百六十三年的白江口之战. 战争的起因有两个背景,第一是日本在六百四十五年的时候完成了大化改新,国力猛进,想找人比比划比划,这个特点几乎就是日本的传统,每次稍微 ...
-
历史上第一次中日战争,成就了一个文职将军,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东北亚地区格局
纵观中日历史,是战争与和平纠缠不休.那么你知道在历史上,中日两国之间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什么时候吗? 答案是:第一次开战是在唐朝,那是大唐时期与倭国日本发生的白江口之战.大唐完胜,从此日本开始了全 ...
-
大唐往事(265):唐军只有一个班,对方上来一个排,这仗怎么打?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7) 唐军通过前一阶段作战,初步打开局面.这时,'仁愿乃奏请益兵',按刘仁轨的计划向中央提出增援. 为什么前面更困难的时候不提,现在局面好转了才提? 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 ...
-
是什么,给了你如此这般的勇气!? | 循迹晓讲
今天是8月27日,663年的今天,唐朝与日本的水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爆发一场海战,史称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最终以唐军获胜告终. 白江口之战 图片来自网络 7世纪的朝鲜半岛,有高句丽. ...
-
刘仁轨:武则天最忌惮的人,一场大战,让日本上千年不敢觊觎中国
公元663年,在朝鲜锦江入海口处(当时叫白江口),唐朝将领刘仁轨,率领大唐海军,和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后世史称白江口之战. 在这场大战当中,尽管日军数量数倍于唐军,但最后还是被唐军打得大败 ...
-
“李勣奏报”“新罗档案”还是刘仁轨返京送史馆文书——有关《三国史记•地理志》“总章二年记事”来源的一...
"李勣奏报""新罗档案"还是刘仁轨返京送史馆文书 --有关<三国史记·地理志> "总章二年记事"来源的一个新推断 作 者 范 ...
-
刘仁轨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四)
少府监裴匪舒是个天生善于做生意的人.有一次,裴匪舒向朝廷上奏,说如果把皇家马厩中的马粪向社会出售,每年可以增加收入约二十万缗.唐高宗听后有些心动,他为此问刘仁轨的意见,刘仁轨回答道:"利是很 ...
-
刘仁轨求见李治,见武则天卧室内挂满了镜子,一句话道出皇帝结局
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有过很多大作为和名言,他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 ...
-
刘仁轨设计复仇(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八)
刘仁轨在镇守洮河时,每次上书向唐高宗提出要求,多被李敬玄压制,因此对李敬玄心怀不满.刘仁轨知道李敬玄并无将帅之才,为了给他下套,他便上奏朝廷说:"镇守西境的重任,非李敬玄不能胜任.(西边镇守 ...
-
刘仁轨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八)
当初,刘仁轨任给事中的时候,因审讯毕正义的案子惹上了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后来恰逢唐廷讨伐百济,朝廷命刘仁轨负责从海路运送粮食.当时天气恶劣不是出海的时机,然李义府催促他出海,结果遭遇大风,船翻人亡 ...
-
刘仁轨上高宗皇帝书(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五)
麟德元年冬十月庚辰(初六),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奏说:"我观察留在这里戍边的士卒,疲惫瘦弱的多,勇猛健壮的少,他们衣服单薄破旧,一心想返回西边的家乡,而没有在这里效力的心思.我曾问他们:'以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
-
从书生到名将,一场对倭战争成就了他,刘仁轨的传奇经历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可是书生一旦逆袭,将会一鸣惊人,这话用在刘仁轨身上,就是对他从书生至一跃成为名将的精准评价. 01 刘仁轨当给事中(靠笔杆子吃饭的,妥妥的一个书生)时,李义府私自把一个美女死 ...
-
大唐往事(261):一只看不见的手,保护着刘仁轨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3) 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发兵百济,李义府先是给刘仁轨派了个'监统水军'.督运粮草的差使,青州靠着莱州湾,这安排也没什么毛病:第二步就比较狠毒了:'时未可行,义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