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最近一些入门画手,特别流行把清宫戏的女子造型记录下来,然后分配一下哪些是皇后、哪些是贵妃……呵呵哒,瞧你们那认真劲儿,感叹多读书真是一件好事呀!随手搜一下“旗头”,都仿佛可以看到这种清宫戏里流行出来的头饰竟然是乳齿之庞杂的体系啊!更有小能手们可以自从这里分出来后宫女人们的级别出来,仿佛她们头上顶的根本不是“旗头”,而直接就是一出宫斗大戏啊!求求你们告诉我,下面这么多示意图,我要相信哪个才好哟?你们这究竟是抄袭的清宫戏,还是清宫戏抄袭的网贴啊!算了,不想了,脑袋也疼了……所以我们会发现,旗头的历史很短,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清宫戏发生的时代绝对没有旗头这种产物,就连旗头的雏形最早可以得到的证据也不过是道光年间的画(就是下图)呵呵哒,可见什么甄嬛啊如懿啊,什么小燕子啊若曦啊,都特么在逗你玩儿呢!从旗头的发展情况来看呢,电视剧里那种十分高大的旗头形象出现,大清朝已经超不多完蛋了,等到中间放一朵大花儿,边上还要挂两根大流苏,这就是民国的事儿了。△ 1904年容龄与时任日本驻北京公使的内田康哉之妻内田政子的合影可以明显看出历史老照片和电视剧在旗头的装饰上明显不同:1、老照片走的两侧装饰+不对称路线,电视剧走的是居中突出+基本对称路线2、老照片的旗头装饰很素,就算有装饰也是有非常多细碎的小东西3、旗头的大小变化是基于年代流行。即流行大的时候大家都戴大的,而不是等级越高越大啊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慈禧是怎么折腾自己的旗头的▼她连穗子都没有啊!落伍于潮流不说,居然不遵照宫斗戏法则,把那些凤凰啊珍珠啊点翠啊都堆在头上显示自己的地位,一点都不按照基本法哟!别说前面裕容龄的旗头华丽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与慈禧,就连差不多同时(1904年)出版的《满洲人与俄国人》一书里收录的一个普通满洲女性,旗头的装点也不差哦。你们这些女人简直放肆!你们知道多少宫斗戏的作者,写那些女人为了头上几只鸟就可以勾结侍卫、买通太监啊,现在让人家怎么往下写哟?但是在电视剧里,这种装饰之繁复是永无止境的,并且还毫无道理……△ 法国摄影家Laribe Firmin1900-1910年间在中国拍摄且不说这燕尾实在是吃藕,这背面的装饰也是毫无道理的,要么是为了好看,要么为了固定,这种后妈横一条簪子的脑回路,真的不是看多了韩国片么?可能有吧,反正没有任何明文留下来,从现有资料看,充其量也就是有钱的、有权的多堆积点装饰物上去吧,没钱的、低下的就少堆一点,这简直不能叫做等级,这应该叫做阶级吧。我知道你们要问为什么旗头没有等级,哪怕它存在的时间很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旗头它不属于礼服系统啊,所以它天然就不存在什么区分等级的必要性。旗头属于便服,便服虽然也有一些和等级有关的区别,但是变动性很大,而且也不需要严格区分。其实在古代,尤其是明清这样服制系统已经十分完善的时代,服饰的场合性问题是更为需要重视的存在,比如什么是便服,什么是常服,就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望文生义的错误。常服是一种礼服等级,而不是什么平常衣服的意思,我们现在根本想象不到就礼服也能分出几个等级的系统,是系统哦,你也可以理解成是穿着场合的正式程度。便服,就是穿着场合正式程度最低的一种。之所以强调系统,是因为旗头是便服系统的,它就绝对不能配礼服之类服饰,否则就不是闹笑话的事儿……@春梅狐狸:东西是老东西,但搭配和配搭上小问题很多,原po应该不太了解清代的服制体系,而且存在朝代内的关公战秦琼的问题(不是清朝的古董就可以和清朝的古董搭配),主要受到了影视剧的一些影响。不过最后的效果比影视剧好很多,而且拍照的感觉和色彩以及环境布置,我最喜欢的气氛把握,都是比微博上那些蹦跶的其他朝代复原高出好几个段位
△ 你们要的这位小盆友的服饰搭配点评,回复龙梓嘉看更多彩蛋
这里出现的吉服,就是近几年清宫剧冒出来的钿子(就是没戴好的那个)应该搭配的东西。吉服是比便服、常服更正式,而比朝服礼服这类略低一点的礼服。但是你说,清朝人就没配错过?啊哈哈,还真有!旗头去配吉服的或者钿子配了便服的,因为那是清末了,礼!崩!乐!坏!啊!服饰制度也是制度啊,清末的各种制度经受了多大的剧变,服饰不受影响?清末的马路上,旗人汉人不分,男人女人也不分,大清朝都要完蛋了,个把违反服制的幺蛾子算个啥!(详见《【清末】人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迎来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