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时代宁海的读书氛围

(0)

相关推荐

  • 【金华古村】走进东阳两朝义塾横城村

    走进东阳两朝义塾横城村 2019年12月1日,我随同永康日报副总编蒋中意.金华市古村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朱俊生与翁宝六四人一同参观考察了位于东阳与永康交界的永康市西溪镇上蒋村之后,来到了东阳市南市街道横 ...

  • 文德意象的寄寓之地 ——以旌德文庙为例(二)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文德意象的寄寓之地 方光华 3 今天我们见到的旌德文庙,大致是清顺治的产物. 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初名文宣王庙,宋崇宁四年(1105)始改称大成殿.长宽均17米,占地289平方米 ...

  • 惠州:书院学堂传承文化基因 文教古迹涵养人文精神

    最近, 因为世界读书日的原因, 惠州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其实, 惠州自古文风兴盛, 读书是惠州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丰湖书院.宾兴馆.归善学宫.黄氏书室 -- 这些或官办或民办的书院. 学 ...

  • 【文化宁海】寻访龙宫记忆,感悟乡村振兴

    寻访龙宫记忆,感悟乡村振兴 十八支清泉绕村而过,微漪涟涟.龙溪.龙山.龙潭.龙桥.龙树--这里似乎处处与龙有关.7月14日,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以"寻访龙宫记忆,感悟乡村振兴"为 ...

  • 【悦读】私塾的由来及演变

    私塾的由来及演变 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 ...

  • 渐渐远去的私塾

    渐渐远去的私塾                                          刘述涛 残墙.破瓦.败草.碎画,燕山书院在这个萧瑟的冬天,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这 ...

  • 宁海科举时代的良相和良医

    宁海科举时代的良相和良医 文/应可军 古代的读书人都抱着"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意念,寄托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梦想,穷经皓首,以命 ...

  • 《智能语音时代》的读书笔记

    技术世界不会让人永远躺在功劳簿上. 繁忙之余,感谢愉快的地铁阅读时光,读了一本科普书<智能语音时代>.可能由于译者不是专业人士的缘故,在翻译中有一些常识性错误,例如出现了"网景公 ...

  • 分享时代的世界读书日

    每年的4月23日是阅读者的节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个日子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同时也是著名作家塞 ...

  • 古玩知识点:从明清古瓷片遍览科举时代故事

    图1 明嘉靖"松荫苦读" 九块青花瓷,说尽科举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脉是"科举文化",自古以来,这些故事总是韵流在许多瓷画描绘中.其风采都是以"苦 ...

  • 《唐摭言》:一本书带你走进科举时代

    六月的高考,总不免成为热议话题.说到这种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便不能不提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始自隋代,在唐朝走向成熟完善,其后千余年,成为国家甄选人才和官吏的主流手段.不知有多少人,通过一轮轮艰 ...

  • 商宏志:科举时代的黄梅最后三位举人

    清末黄梅喻圭田(1868-1925)先生,字檠莲,号肖畦.著名文学家喻文鏊的后人,亦为吴仪的外祖父.清末贡生,宣统二年庚戌科(1910年)湖北乡试考授举人.先后任黄梅县城乡自治会议事会议长.董事会总董 ...

  • 趣谈科举时代的特别榜名

    我国古代进士的录取名单统称金榜,还有春榜.杏榜等别称.其实科举史上的进士榜与举人榜往往因事而得名,各有一些特殊称呼.李世愉<中国科举生活漫话>一书以<科场榜名知多少>为题,简要 ...

  • 现在不让炒作状元,科举时代是怎么报喜的?

    我们都知道,现在不让炒作高考状元.但是,"考的比较好的同学"之类的花式报喜依然出现,因此,完全杜绝这种现象是很难得. 那么,大家知道过去"中状元"是怎么报喜的吗 ...

  • 流媒体时代,更要多读书,多读长逻辑

    前次发牢骚,说现在的内容领域也很卷--有了碎片化内容,就没人再愿意读大部头了:当音视频这种更为轻松愉悦的输入形式出现时,文字内容似乎也正在没落. 有些小伙伴鼓励我,在留言中表示自己更愿意阅读文字,或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