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做事的“火候”该如何把握?老子早就提出过忠告
相关推荐
-
试论“天人合一”
试论"天人合一" 骁 徐 宇宙,广袤.深邃而神秘无限. 盘古(上帝)混沌原点开天地创造宇宙后,因顾忌宇宙未来无限膨胀而致失控,固伏羲女娲造人之时秉持大道至简链接天地理念,将宇宙浓缩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字意双解: 天地长存.为什么?它 ...
-
孔丘曰:'太初未有天地者若何?'老子曰:...
孔丘曰:'太初未有天地者若何?' 老子曰:'鸿蒙未辟而道存,谓之乂,政乃乂,黎民敏德,视之不见,随之不触,搏之不得,其中有信,其信甚真,化运天地,覆盖群生,长养天地,自古及今,恒也,吾不知其名,谓之道 ...
-
老子说的“道”,我们未必真知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果按照直白翻译,这段话按照现在的理解就是-- ...
-
《道德经》新解 第1集:老子其人介绍
《道德经》新解 第1集:老子其人介绍
-
再读《道德经》之第六章 谷神不死——老子对万物演化的认识(二)——变化之本
六,谷神不死--老子对万物演化的认识(二)--变化之本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原文直译: 谷物神奇的能力是不会消亡的,可以被称做神妙莫测的雌性生殖器. ...
-
再读《道德经》之第四章 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四,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理解: 道的性格很冲,而用它的话或许会感觉到 ...
-
道学家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原来老子说的是未来社会的样子
原标题1: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原来描述的是理想的大同世界现象状态 原标题2: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开篇道不能显达的诸多异象和严重后果不可小觑 <道德经>原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5.6|孔子和老子的修道路线图
孔子的修道之路,就是<论语.为政篇二>里的那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凡事适可而止,拿捏好分寸的星座,做人城府深邃,做事讲究火候
文/叶文稿 图/来源网络 - 在<一代宗师>里看到这么一句台词: "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做羹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凡事知道适可而 ...
-
《道德经》:“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到底在表达什么?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意思不难理解,但明显违背了常识,对吧? 一个人只有多看.多听.多经历,知道的才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老子的教育观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 ...
-
老子的5条忠告,实践任何一条,都能成为非凡之人
老子说,积跬步,至千里. 我以每天解读一章的速度,不知不觉间,今天已经读到最后一章--<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在实践中,再一次体悟到老子的经典之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