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南明为何大溃败?关键是这一传统的破产!

不夸张的说,如果明朝这一坚持了276年的传统,不破产的话,南明不会亡,明朝不会亡!

谈及明朝的灭亡,南明的大溃败,想必大家都了解一些,最典型的比如党争,天灾人祸,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汉奸纵横等!如果仔细寻找的话,甚至能找到20条、30条原因!

然而,有一个原因却被大家忽略了,即:南明之际,江北四镇形成“藩镇”,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统兵大将开始左右朝政,朝廷掌控在统兵大将手中了!而在此之前的传统是,武将一直不敢违抗中央命令,直到崇祯吊死之时!

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自杀,随后南京拥戴了福王朱由菘登基。

这里有一个关键,当时有三个皇帝人选,即:福王、潞王,桂王。东林党拥戴的是潞王,史可法拥戴的是桂王,马士英拥戴的是福王!为何东林党和史可法,后来都同意福王登基呢?原因很简单,枪杆子里出政权!因为马士英获得了江北四个“军阀”的支持,以武力相逼,所以才能“号令群雄”,不得不赞同福王做皇帝!

所谓江北四个“军阀”,即: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福王登基之后,无论从论功行赏,还是从战略需要上来说,都需要对这四个军阀封赏!所以,福王做了两件事,(1)建立江北四镇,(2)给予这四个人勋爵封赏,明朝爵位非常难得。

此后,江北四镇持宠而娇,各种要挟朝廷!或者说,江北四镇权力大到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左右朝政了,南明中央已经掌握不了江北四镇了。

客观的说,江北四镇权力大一点也还好,再大不过曹操,只要能抵抗外辱,挡住清军就好。让人没想到的是,清军还没到,刘良佐、刘泽清就投降了。高杰遭到部下许定国诱杀。于是,江北四镇只剩下黄得功一人苦苦支撑!

试想一下,即便江北四镇战斗力较差,但如果依城抵抗,清军又如何能够拿下江南?事实上,这些原本南明重器的江北四镇,最后却成了毁掉南明的急先锋!一增一减之间,清军和南明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让人遗憾的是,江北三镇投降之后,南京几乎就成了“不设防”的城市!有人说,南明对武官不好,过于苛刻了,所以他们才投降清军,所谓“弃暗投清”!然而,江北四镇在南明拥有巨大影响力,甚至左右朝政皇帝,且南明也丝毫没有亏待他们!所以,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等的投降,纯粹是个人道德败坏,贪生怕死!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在军事制度上,做了很多的努力,就是为了防止曹操出现,比如:(1)废大将军,建立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使兵将分离,相互牵制,最后权归皇帝,(2)派遣监军,(3)重文轻武等!所以,明朝276年,没有武将能擅权,即便京城城破,武将也不敢明面上违抗中央命令!然而,这一切却被江北四镇给废掉了,代价是南明大溃败,改写了中国300年的历史!

试想一下,如果这一武将不得擅权的传统还在,江北四镇不敢违抗朝廷命令,那么南明即便短暂溃败,有江北四镇的节节抵抗,也不至于大溃败。只要给予一定时间,以空间换时间,收复失地只是早晚之事!最不济,还能像南宋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