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春日也是除夕日,年夜饭别忘了添上一份五辛盘

2019年的立春和大年三十除夕是同一天,都在公历2019年2月4日,立春和农历新年挨得很近。

在中国历史上,立春不仅是节气,也是一个节日,叫“春节”,现在的农历大年初一的“春节”叫“元旦”。称呼的改变是从1912年开始的,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启用公历,把公历1月1号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叫“春节”,此后立春的节日色彩就慢慢减淡了。

从前,立春和农历春节都是中国新年第一天,立春是节气里的一年第一天,春节是历法里的一年第一天。

因为春节和立春都是一年的开始,所以民间对春节和立春的关系很关注。春节日期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也就是在立春节气前后的十五天里挪动。如果立春和春节恰好在同一天,这一年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一年,叫“岁朝春”,有“百年难遇岁朝春”的诗句。

不过岁朝春几十年就有一次,不至于要百年。刚过去的一次在1992年,下一个在2038年。历史上很多诗人都写过岁朝春,如苏轼是“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春日并相催。”秦观有“发春献岁偶然同,新历观天最有功。”杨万里也写过“今年元日不孤来,带领新春一并回。”从时间来看,苏轼和秦观写的是同一年的岁朝春。

如果在一个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节气,这年叫“无春年”,无春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不宜结婚,农历的2019年就是无春年,从2019年春节到2020年的春节之间没有立春节气。既然有的农历年会没有立春节气,那么自然就会有一个农历年里有两个立春节气,这种年份就叫“双春年”。

和岁朝春一样,无春年和双春年都只是历法周期搭配下的结果。因为农历是阴阳合历,平年354天,闰年384天,而二十四节气属于太阳历,两个立春之间的周期是365.2422天,所以节气和农历搭配下来,就会出现有的农历年里一年只有23个节气,就是无春年,有的农历年里一年有25个节气,就是双春年。岁朝春、双春年和无春年都是正常的历法现象,和吉凶祸福没关系。

作为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和春季的开始,立春历来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史料记载从周朝开始,在立春这天,天子要带领百官去东郊迎春。《礼记·月令》记载:

“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后汉书·祭祀志》也记载:

“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

立春前三天,天子就要开始斋戒准备迎春。根据中国的五行观念,春在五行为木,五方为东,五色为青。所以迎春在东郊,天子和百官要穿青衣,佩青色玉佩,使用的各种物品也用青色做装饰。迎春时要祭祀东方大帝太昊,迎接春神句芒。

在立春节气期间,天子还要选择一个吉日举行亲耕仪式。《月令》记载这天“天子亲载耒耜”,在田里“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从天子到大臣,各以级别象征性地推几下耒耜,以示亲农重耕,并宣示农耕开始。汉代之后,还出现在立春立土牛、鞭春牛鼓励农耕的习俗。

立土牛的习俗先秦就有,《月令》记载在季冬之月要“出土牛,以送寒气”,先秦在每年最后一个月用土牛送走寒气,汉代之后出土牛的习俗逐渐改在了立春,并开始打土牛。鞭春牛也是打土牛,也叫打春,象征着一年农耕的开始,它既是督促耕牛耕田,也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唐宋以后,鞭春牛习俗很盛,官府和民间都会在立春举行鞭春牛活动。在民间,负责鞭春牛的往往是各个村推选出来的长者,一边鞭打一边唱吉祥的歌谣: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方吉祥,九打九州太平,十打十全十美。”

土牛打碎后,人们会争抢春牛土,叫抢春,抢到的春牛土洒在自己的农田,以此祈福五谷丰登。

立春这天,古人有戴春幡的习俗。春幡也称“春幡胜”“幡胜”,是用彩色的丝绢或纸剪成长条状的小幡,戴在头上,既是迎春,也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岁时风土记》载:

“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戴春幡的习俗从汉朝开始,唐宋的时候非常盛行,唐宋文人的立春诗词往往会提到春幡。唐代的欧阳炯有“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北宋苏轼有立春词写道:“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南宋辛弃疾也有“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除了迎春、打春、抢春、戴春之外,立春还要咬春。中国民间在这天流行吃萝卜通气解春困,还要吃春饼或者春卷,叫做咬春,也叫吃春盘。

陆游有首立春诗写道:“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杜甫的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苏轼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明代大臣申时行描写过皇帝在立春日赏赐春饼:“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饵琼肴出大官。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

春盘也叫五辛盘,五辛是给生菜春盘佐食用的五种辛辣食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作为第一个节气,立春历来被诗人们热情抒写,最著名的立春诗句是“春到人间草木知。”

立春偶成

南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是南宋和朱熹齐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南宋的“东南三贤”之一。诗里的“律回”是大地回春的意思。“律”是十二律吕,律吕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里的十二个标准音,按音高的从低到高分别叫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宫、无射、应钟。十二律对应十二个地支月,黄钟对应子月,排在第一位,第二个是丑月大吕,第三个寅月太簇。十二律吕分成六律和六吕,单数为律,双数为吕,律为阳,吕为阴。立春是六律中的太簇开始的时候,古人用“律回”表示阳回阴去,立春到后,阳气回升。诗里写立春一到,冰霜渐少,草木最先感知到春天回来了。诗人被立春的新春气息感染着,觉得眼前所见景物充满生机,和暖的东风吹来,吹皱了一池绿绿的春水。

南宋偏安江南,这首诗写的是长江流域的立春景象,比黄河流域的立春要暖和些。唐朝皇甫曙有首立春诗里写到“出问池冰犹塞岸,归寻园柳未生芽”,这种景色比较符合黄河流域的立春物候特点。

唐朝诗人冷朝阳有一首《立春》诗,几乎把历史上立春的常识都提到了: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玉律”是十二律吕,“青阳”是春天,“土牛”是鞭春牛祈丰年,“彩燕”是春幡,“腊尽”是上一年结束,“星回次”是天上的星象回到春天的星象,“月建寅”是立春所在的月份为寅月。后面是立春物候东风解冻和鱼陟负冰。

今年的立春兼除夕,不妨读两首除夕立春诗,最应今年的景。

除夕立春

明 薛采

昨夜东风散紫宸,

朝看淑气满江津。

客裘定少三更雪,

岸柳先看一日春。

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宋 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

此事今年创见。

席间三世共团栾,

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

三则是名春宴。

从教一岁大家添,

但只要、明年强健。

今年的年夜饭,别忘了添上一盘立春的五辛盘,正好解解年夜饭的油腻。

在华夏学宫和潘蔚上过同一期成人班的差生,想说几句话

大寒赏梅,三种梅花诗三种人生,你是哪种?

1600年前一场精神的出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最作的雪故事

雪既空灵淡泊又严寒冷酷,一个故事几首诗看懂对立统一的雪意象

扬州、镇江从前居然长这样!没点历史地理常识,有些诗还真看不懂

周润发和周迅演的《孔子》不够好看?那是你的打开方式错了

汉字宫斗戏:隶书和简体字的小妾逆袭上位史

这首诗被称为雪诗典范,但很多人都不明白它为什么那么好

李商隐loser的人生告诉我们:做人最要紧的是搞明白自己要什么

(0)

相关推荐

  • 第1070篇  辽代的节日

    X 辽代人的时令节日.如元旦,<辽史·礼志·岁时杂仪>及<契丹国志·岁时杂仪>均记为"正旦",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故而又称"春节"或&q ...

  • “立春”的诗词集锦

    今日立春,我们来欣赏一些关于立春的诗词,感受一下古人对这个节日的热情. 1.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唐 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贺知章的<咏柳>形象的比喻 ...

  • 春节习俗与古代冬春祭祀初考

    春节风俗源于迎春.迎新年.蜡祭.腊祭 以及驱傩逐疫.祭太乙神等一系列活动 摘要: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源于古代的腊祭,这是人们通行的说法.但是,从民间传统的春节习俗反映出的内容来看,古代的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杨坚作品丨立春,与春天邂逅的一场盛宴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今日立春.2021年2月3日22点58分39 ...

  • 邓玉虎||黄梅立春习俗

    关于"立春"节气的复信 柳老师台鉴: 示函读悉,感谢问候! 来函中,您通报了如何向学生进行民俗知识的教育,我认为,这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举措之一,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值得点 ...

  • 今日立春,立春的气候与习俗,可不只是春天开始那么简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制定出来的,按照时间的顺序指导生产生活的这样一套系统,但它最早其实是来自于先民们对于气候和季节变化的感知.先民们观察日出日落寒暑交替,逐渐的才有了时间的观念.天气炎热的时候和天气寒 ...

  • 牛!中国牛!

    牛文化的产生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于奴隶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牛已经是人们驯养的主要牲畜.直到父系氏族公社,随着农业.牧业的发展,牛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 除夕日

    除夕日

  • 除夕日, 家徒四壁的屠夫写一上联 “鼠因粮尽潜踪去”, 下联:“犬为家贫放胆眠” 绝了!

    说起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瑰宝,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是多少人儿时的记忆,小时候贴对联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唯有感叹时光飞逝,在以前,每逢除夕日,家家户户都会亲自选上几幅有寓意的对联,动 ...

  • 水兵影苑:心声-选自除夕日微信朋友圈

    微友 王应超 今天年三十. 备点年货, 多沐浴阳光的感动 回家过个好年! [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 微友 职 茵 秦海璐三登央视 ...

  • 除夕吃年夜饭,凉拌菜不能少,8道不错的凉拌菜,家宴待客用得上

    水煮花生米 (寓意长命富贵) 花生可谓是众多下酒小菜中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做法多样,除了油炸.醋泡等做法之外,水煮也是经典的做法,加入香料将花生煮熟,再用芹菜和胡萝卜等食材作为辅料,简单的拌一拌,色泽 ...

  • 《过年这几天》除夕年夜饭,忙活一整天。上...

    <过年这几天> 除夕年夜饭, 忙活一整天. 上午还上班, 下午才团圆. 初一屯里转, 都把小牌看. 见面问声好, 互相都问安. 初二回娘家, 连襟相聚欢. 姐妹下厨房, 姑爷把酒端. 初三 ...

  • 千年古村-潭门镇排港村的除夕日

                                                                                                        ...

  • 除夕日的博鳌沙美村

                                                                                                        ...

  • 突发:除夕日,6000元欠款引发灭门惨案!

    春节,万家祥和之际,我本意是不希望发布类似血腥信息的,但是事与愿违,偏偏在我的家乡山东,又一起大案引发国内舆论关注.我可以视而不见吗?我可以粉饰太平吗?漠视与掩盖,那不是我擅长的领域,也不是我的性格! ...

  • 除夕日,悄悄告诉你,明年的希望就在这“转角”

    时间真是过得好快,说着说着就是大年除夕了.为了迎接新春,相信每家都做过大扫除了,看到家里面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整个显出一片新气象,真的是好舒服. 各位朋友,想不想让我们的心灵也来一次新春大扫除?心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