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 古人的格局与气魄我们无法想象

不佩服古人是不行的。子路勇了半辈子,对于勇的标准依旧有困惑。能用半辈子践行一个字,关键还不断的对勇进行自觉的反思。这是令人敬佩的。

更令人敬佩的是古人写作的气魄,完全不是为了评职称、晋级等自我目标。而是开启未来的圣王之道。

例如《中庸》,开篇就写天、命、性、道、教等大课题。且不是放在时空的平面中,是放在天地与时空的立体架构中。这气象与众不同。

以中字为例:中首先是关系。关系需要参照,没有某种场域作为参照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中。

1、中的坐标是四方之中,东西南北的地理之中;

2、天地之大我居其中;

3、四方来,贯彻六方的道德标准需要文化的中。

通读《中庸》几百遍以后,中就包含以上3各方面,或者更深。限于格局的狭窄依旧不能更深。

《庄子》开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大宗师。。。。,看题目都知道是大格局。

自己格局的狭窄,用自我视域的无知来读古典文献,怎么读都觉得难,不知道古人在讲什么。这实际难在自我精神的狭隘,若放大自我看《中庸》,我们会看到《中庸》是在探寻普遍性与根本性。普遍性要放之四海而皆准,根本性是要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体系。中庸的作者是在思考这这个东西,已经他们的关系。

再看当下的文章,无论是论文还是记述文不仅气象小、格局窄,里面充斥大量的描述性、比喻性语言,论题也是集中一点,东拉西扯,搞到最后形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悲剧。

最近我总在想,中国文化被所谓的精英层给破坏的乌七八糟了。为了在国外发表几篇学术论文,什么都不管不顾:文化底蕴、价值体系、普适性等都不在考虑范围。看问题也是尽量求小,求精。毫无气象与格局。

我们的文化应该学学古人了。 殷商从东面把夏朝推翻了,但人家高度认可夏文化,西周从西面把殷商打败了,人家还是高度认可夏文华。 华夏文化自古就高度受到认可与传承。并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

西方文化可以引进,但必须有个基本,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而不是打到自己的文化,全面西化。全盘西化的提法---那里是一个5千年文明古国该有的样子?

(0)

相关推荐

  • 《中庸评析》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 谈格局

    <中庸评析> [经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章句]经,常也.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子,如父 ...

  • 晓锦源: 古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功夫--讼卦

    周易是本古老的书,这是公认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就从这本书的某些侧面看看古人的智慧高度. 周易有2卦,<讼卦>和<师卦>,且这2卦是紧挨着的.<讼卦>谈如何打官 ...

  • 晓锦源:古人眼里的真·善·美

    文/晓锦源 <庄子·天道>:"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朴,原意是未经过砍伐的大树.素,原意是没经过漂染东西.朴素,合起来指事物保持原来的 ...

  • 晓锦源:选择发展还是选择完善

    四言诗衰落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落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后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落后出现了词. 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的时间长了,作者就越来越多,自然形成了格式套路. 豪杰 ...

  • 晓锦源: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

    2019年8月27日凌晨,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来了个"空中转体".两个重4000多吨的梁体,在30米的高空旋转近60度,73分钟后桥面"握手"对接,合 ...

  • 晓锦源:海岸线经济--看不懂的未来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城市多数沿河而建.这主要是考虑到水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心城市,多分布于距海岸较远的大陆内地.   沿海城市都不是大城市. 迄今,中国政府已将111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 ...

  •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 晓锦源:粮食依旧是时代的痛点

    看到问题: 今年受蝗虫肆虐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粮农组织几次警告今年全球可能遭遇粮食危机. 中国历史上受粮食影响,而造成的的动荡,数不胜数.鉴于此,我们有储备粮机制,而且没受蝗灾影 ...

  • 晓锦源对城市帝国,关于农村发展的商讨

    最近看了城市帝国馆友的文章,觉得很有启发,写如下的感想.但对他的提法并不认同. 城市帝国认为,农村渐失生机,究其原因有两个:1.种地不赚钱,:2.小农经济,劳动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在全球化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