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柳叶刀》子刊发文:越来越多中国人视力丧失,这些原因要关注!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柳叶刀》最新发表了多篇文章关注全球视力问题。其中,《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了聚焦中国人群30年来视力障碍、失明的流行率以及原因分析的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博士。
论文指出,视力丧失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公众对视觉健康的意识仍有待提高,呼吁关注引起视力丧失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近视、白内障、黄斑变性、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截图来源: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这项研究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将中国数据与全球以及其他20国集团(G20)国家进行了对比。所分析的视力问题主要包括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沙眼,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膜炎、脑炎、盘尾丝虫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视力障碍。

视力丧失人数增长和驱动原因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群的中度视力障碍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2.57%,重度视力障碍的患病率为0.25%,失明率为0.48%,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然而,从1990年到2019年,中度和重度视力障碍的患病率增长均比其他G20国家更快
2019年,中度、重度视力障碍和失明的整体患病率分别为3.23%、 0.33% 和0.61% ,相当于分别约有4592万、467万和869万患者。女性视力丧失的总体患病率高于男性,70岁以上患有中度视力障碍、重度视力障碍和白内障引起失明的女性人数,大约是70岁以上男性的两倍。
1990年和2019年,中国人群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都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和黄斑变性。失明的主要原因则是白内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青光眼。
从视力丧失的疾病原因构成来看,30年来,对于中度和重度视力障碍,由黄斑变性(3.39% 至4.56%;3.36%至4.14%)和白内障(17.67%至30.15%;19.04%至28.93% )引起的比例都显著增加。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失明比例没有明显变化;但由沙眼引起的视力丧失人数大幅下降。
从年龄特点来看,视力丧失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各个年龄段之间也有所不同 :
▲不同年龄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信息来源:参考资料[1];制表:医学新视点)
30年来,视力丧失人数不断增长。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特定年龄患病率的变化。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增长只能解释20.16%的增幅。
▲视力丧失人数增长的原因(信息来源:参考资料[1];制表:医学新视点)
从导致视力丧失的疾病本身来看:
  • 导致中度视力障碍和重度视力障碍的疾病中,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增幅最大,除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沙眼,所有其他疾病的特定年龄患病率的变化都推动了患者人数的增长;

  • 导致失明的疾病中,只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定年龄患病率推动了失明人数的增长,而且比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更大。

关注视力丧失的病因

研究团队在讨论中特别强调了对导致视力丧失主要原因的关注与防控。
除了相关眼科疾病,近视是屈光不正的最大负担。在导致视力丧失的原因中,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对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度用眼(即高强度、近距离工作或看屏幕),不适当的阅读姿势以及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用眼都会导致屈光不正。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可能导致近视的高发和低龄化。2013年中国10岁儿童的平均近视率已达到52.2%。目前,大多数父母缺乏儿童视力保护知识,学校的视觉健康教育也不够有效。专业眼科机构的充分支持、科学交流视力健康的重要性,促进早期筛查和矫正青少年屈光不正都很重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一种可预防和控制的致盲性眼病。尽管不是中国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但自1990年以来患病率一直在上升。特别是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引起的失明人数大幅增长,这种增长原因更多是特定年龄患病率升高,而非人口老龄化。过去30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高血压,高血脂症和高血糖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2019年,中国有1.16亿糖尿病患者。这些代谢性疾病的迅速增加也将增加中国眼病的负担。
青光眼在中国的致盲眼病中排第三,由青光眼引起的大多数失明是不可逆的。因此,需注意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延迟青光眼的进展和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黄斑变性是中国人群中度至重度视力障碍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也是失明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它也是高收入国家视力障碍和失明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黄斑变性的患病率更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由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引起的视力丧失预计将在未来增加。
论文最后强调,尽管中国在减少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失明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度和重度视力障碍的情况仍然严峻,建议视觉健康干预策略应优先考虑老年人群的白内障、儿童青少年的屈光不正,以及越来越多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患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