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无忧的时光

难忘那段无忧的时光

席慕容曾说:“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从不老去。”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岁月如何转变,故乡,始终是我们午夜梦回的地方!我们怀念故乡,是因为故乡代表着最简单最无忧的一段时光,那里有无数难忘的回忆…….

扯猪草

长于农村的小孩,没有几个没割过猪草的,带上镰刀、背上背篓,一路吆喝着小伙伴,组成一支快乐的队伍,向着广阔的田野进军,一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时蹲下身抓一把青草,然后小手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猪草就乖乖地躺在背篓里了,这样一群“小能人”,是很招乡亲们嫌弃的,若是在一片平地,而且庄稼很矮的地里还好,要是碰到一片开满花、或是结满籽的油菜地、玉米地等,这样一群人背着背篓在里面抢来抢去,可以想象是怎样一片混乱景象啦!最惬意的是,当猪草快装满背篓时,大家会找一块靠山的平地,从衣兜里摸出早已准备好的扑克牌, 然后席地而坐,和好朋友一起开始学习“54号文件”,没有参加的人就蹲在旁边,这家看一下,那家看一下,整个场面热火朝天,有时还会唇枪舌战,太阳西下,坐着的人已屁股冰冷,蹲着的人已不知忽站忽蹲换了多少次姿势,大家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背着背篓,在夕阳余晖中,走上归家的路。

捉鱼

那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春灌放水栽秧时,村里堰塘养鱼承包人会将塘中鱼全部打捞。这时,塘中水少,漏网之鱼就是我们这群小伙伴争相追逐的对象了。当然,和我们一起捞鱼的,还有那些手脚灵敏的大人,看着他们这儿捕到一条,那儿捕到一条,干着急的我们更加疯狂地在塘中追来逐去,就上演了这儿一个扑落水中,那里一群扑落水中,到处都是溅起的水花,到处都是哇哇大叫,哈哈大笑。当然,捞鱼的过程是刺激的,结局是悲惨的,最后,我们总是湿着全身,空着双手疲惫的回家。

戏水

春灌时渠道放水栽秧对我们还有一大乐事,就是沿渠戏水,这段时间是我们最自由的时光了,大人们忙着春耕春种,我们似一群脱缰的野马,浅浅的沟渠,清清的流水,渠边各种野草野花,或摇曳于水上,或游曳于水中,我们用竹叶(树叶)折成小船,让小船沿着弯弯曲曲的沟渠前行,它们或顺流而下,或撞上水中(渠边)的野草而搁浅,引得渠边小道上散乱着头发,花着脸、卷着裤腿,跟着水跑的我们一会儿奔跑,一会儿停下。更有胆大的小伙伴,光着脚丫,下到沟渠里,感受水的温柔。只是,偶有小朋友会被渠底碎玻璃、瓦片等划破脚丫,只能苦着脸,咧着嘴、一瘸一拐的,在大家同情、害怕的眼神中,落寞地回家。当然,家里等着的,肯定不止安慰,一定还会有骂甚至是打。好在那时的孩子皮实,第二天戏水的队伍里,一定又会看到他欢快的身影。

刨地瓜

“六月六、地瓜熟”, 成熟的地瓜真香啊,虽然埋在地下,被太阳一晒,走到附近就能闻到地瓜散发出的香气,太阳越大,地瓜越香,越容易找到。于是,六月的大太阳下,山坡上、田坎边,凡是有地瓜藤的地方,就留下过我们不顾辛劳,匍匐前进寻找地瓜的痕迹,被太阳晒得热烘烘的土地上,热气与湿气并存,汗流浃背的我们认真地拨开地瓜藤,一寸一寸土地往前地寻找着,“找到了,找到了”,偶尔发出的惊呼会让小伙伴们更加投入地寻找,刨到新鲜地瓜的伙伴,一般是经受不住香气的诱惑,简单用手擦一下泥土,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地瓜丢进嘴里,让那香甜的美味在舌尖上慢慢散开,并随着吞咽深入五脏六肺……寻找的过程是漫长又辛苦的,享受的过程却是享受却短暂的,童年的我们,却是乐此不疲的。

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几个人知道,那就是共度童年时光的无忧玩伴们,我们拥有共同的回忆,曾有过一段共同走过的时光,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容颜如何变化,这段时光,和这段时光里的人,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陪伴终身。


审阅:赵成

简评:回不去的童年,忘不掉的乡愁。一段时光,几多真情。清丽的笔墨再现着过往岁月,真挚的情感氤氲着浓郁乡愁,酲着作者,醉着读者,挥之不去。

终审:严景新


作者:卢孝辉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0)

相关推荐

  • 罗向东:邵东双凤我的故乡

    罗向东:邵东双凤我的故乡

  • 散文 || 田埂上的童年时光 何龙飞/重庆

    在故乡的田埂上,缀满我们童年的足印,见证我们苦涩而欢乐的童年时光,总是那么记忆犹新. 童年,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里贫穷,缺吃少穿,生活十分清苦,文化生活单调.可是,玩性十足.幼稚天真的我们在田埂上找到了耍 ...

  • 一线周刊||侯范才:月光,一片决堤的海(组诗)

    [作者简介]侯范才,男,安徽省灵璧人,文学爱好者.系浙江宁波及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诗集<月光谣>.作品先后在<诗选刊><诗歌月刊><山东诗人><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疙瘩桥/大愚

    在村西有一座疙瘩桥,从记事起就有它,具体存在多少年了,我也不知.疙瘩桥,只所以起这名,是因为该桥是用石头垒成的,桥面有几块石头凹凸不平,年久车过人走,碾磨光滑,故有此名.它坐落在一条南北干渠上,为单孔 ...

  • 【三江文学】故乡的松树林(散文) | 上兵伐谋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2340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校稿 :王维新 作 者 简 介 简介:上兵伐谋(微信昵称),本 ...

  • 坌泥鳅,少年时冬日之爱|原乡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我小的时候,故乡到处都有各种灌溉用的沟渠. 灌溉用的主沟渠边上的地头,常有一条辅渠.这辅渠作用很大,蓄水行水皆有用. 一年四季,辅渠有三季是有水的,除了冬天. 故乡过去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乡土散文:推磨人

    推磨 我家院子的角落里有盘老石磨,像一个隐退的孤独老者默默地蹲在墙角.抬眼看去满目灰尘,没有当年的丰润和活力.看着眼前的些许凄凉,我突然想起老石磨从前热闹繁忙的红火时光. 在我幼小的时候,适逢使碾推磨 ...

  • 经典文学——《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珍惜时光。

    经典文学——《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珍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