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推磨

(0)

相关推荐

  • 推磨(回忆性散文)

    推磨一词,百度上这样解释:推磨,在没有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北方吃粮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粮食(麦子.大豆.玉米等)磨成面,这个把粮食磨成面的过程叫"推磨".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西屋里就 ...

  • 老人院里的老石器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手记:写了一篇叫做"碓"散文贴在"淮水安澜"的文学版块上,一位文心月的先生发了一通感慨:"一直有个想法,如果现在将这些农耕时代的工具重新 ...

  • 石磨为什么是逆时针转呢

    文 | 苏道福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童年的记忆 我所在的农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没有电的,晚上的照明都是青一色的煤油灯,条件好些的家庭买了带玻璃罩的灯,灯光可以调节,也不怕刮风.俺家里穷,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很早以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用到很多石器.农业生产上用到石器的,如用来碾地的石碾子(碾地.打磨地用的工具,也有叫地滚子的)直径大约20厘米,长约一米五六,两头有脐窝, ...

  • 农村俗语:“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为何石碾不能安在家里?

    在以前的农村,几乎每个村里都有石碾,老人们说:石碾安装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村里比较热闹的地方,而且石碾一般与山头相对,据说是为了压住煞气.因此石碾一般是不会安装在家里的.有句农村俗语叫做:& ...

  • “门前安石碾,麻烦无了断;家中安石磨,田荒也能过”是啥意思?

    前两天上网,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门前安石碾,麻烦无了断:家中安石磨,田荒也能过".当我看到这句农村俗语后,着实是仔细揣摩了老半天,但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揣摩出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于 ...

  • 华县南塬人家的农耕时代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南塬人家的农耕时代 作者 王立胜  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生活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历史厚重.其中的旧农耕时期,大约有数千年悠长的人文历史,漫 ...

  • 乡土散文:推磨人

    推磨 我家院子的角落里有盘老石磨,像一个隐退的孤独老者默默地蹲在墙角.抬眼看去满目灰尘,没有当年的丰润和活力.看着眼前的些许凄凉,我突然想起老石磨从前热闹繁忙的红火时光. 在我幼小的时候,适逢使碾推磨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乡土散文:回忆农村脱坯

    文:乔玉璞 脱坯(鲁西阳谷一带说pēi,普通话说pī),就是制作土坯."脱坯"的事儿,恐怕40岁以下的人没有记忆了. 以前,很多地方,盖屋垒墙用不起砖而以土坯代之,而我的老家阳谷县 ...

  • 乡土散文:一抔黄土

    一抔黄土 ,两行清泪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因为出生在哪里是祖辈的恩赐,无论你是生在江南水乡的苏杭,还是白马秋风的塞北,先辈都在我们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 我的家乡,甘肃静宁,祖国的大西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