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小米需要造车,但如何权衡模式上的轻与重?

互联网大厂们造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作者|叶小安

新能源汽车兴起,互联网科技巨头下场造车的争夺战或已打响。

2月1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造车大任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紧接小米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再到2月21日,小米再度回应,“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造车传闻四起与小米否认传闻间,其股价经历了大幅的波动。2月19日港股收盘,小米股价大涨6.42%,收于30.65港元;2月22日收盘,小米股价跌5.38%,收于29港元。可见,市场对小米的造车事件还是持看好态度的,而公司在否认造车传闻后股价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但是在百度、阿里与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及手机硬件产商早已下场的当下,离小米下场还会远吗?互联网大厂们造车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小米迟早要造车,但时机未到

目前小米虽然表示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研究未到正式立项阶段,但对于其而言造车是能解公司近渴的一枚良药,但还未到下场时机。

首先小米已经进入流量天花板,而其营收又高度依赖手机硬件业务,且整体毛利润却不高。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Q3,小米手机硬件营收476亿元,毛利润仅为39.8亿元。

况且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进入天花板之际,小米虽然在智能手机行业拥有着世界前三的好名次,但无法维持公司未来新的市值增长点。根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Q1同比下降11.7%;Q2同比降幅高达16%。

其次,小米在重押“5G+AIoT”战略下,很可能将汽车作为该战略的重要落地场景。在去年年初,雷军在新年全员信确立“5G+AIoT”战略,计划五年投入500亿元。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Q3,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58亿元,相较于Q2减少1亿元,增速也从Q2 的29%下降至Q3的8.7%。

可见互联网业务在小米营收贡献力度上还是不足,而在手机业务进入瓶颈下,小米是很可能将突破放在未来的汽车业务上的。然而,小米若造车将会采取什么模式呢?

目前而言,小米在汽车领域并无经验与优势。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需要造车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的,然而小米并没有。

而小米有的是,多项汽车专利以及多次投资车企上的相关经验。创新和知识产权SAAS服务商智慧芽数据显示,小米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与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但是,这类投资动作或申请专利操作其实在造车上也只是三脚猫的功夫,小米离造车还有一段距离要走。然而,这并不是它不能造车的理由,小米很可能采取与传统车企合作或者代工的模式。

其一,传统车企合作模式中,互联网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可以最大地发挥双方的优势,保障软件与硬件上的配合。目前百度联合吉利、华为联合长安等采取的就是这类模式。

其二,代工这类轻资产模式更可能是小米会采用的模式。目前而言小米的主要业务智能手机也采用的是这类模式,其只需提供技术、设计以及品牌等方面上的支持,保障手机产品的销量。而汽车代工模式也同样吃香,蔚来、理想等新造车势力大多采用的是这类模式,前车之鉴下小米也可汲取一定经验。

而总的来讲,在小米相关技术还未成熟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下场造车下,小米此刻入局或不是最佳时期。然而,为何互联网科技公司要造车?它们又如何维持自身轻资产模式与造车行业的重资产模式间的平衡呢?

互联网大厂造车的底层逻辑:

轻与重的平衡

2020年,汽车领域最火的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先有阿里、滴滴率先下场,后有华为、百度相继入场,这条赛道终究不平静。然而,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政策利好与市场持续增长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大火,互联网大厂们何不分外眼红。

据观测,今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正式实施;1月5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今年将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出台更多使用环节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而去年,产销分别下降2.3%和4.0%。可见,新能源汽车产销正逐步上升。与此同时,是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的大火,其中蔚来、理想与小鹏等公司在市场上不可谓不火热。

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车业,新能源汽车业是互联网大厂们可分得一杯羹的“长线”蛋糕。首先在传统车业下,是处于寡头高度垄断阶段下的,但在政策利好与汽车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下,传统车企们也正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

然而互联网大厂们可凭借自身的数字化、物联网等技术优势,分得造车领域上的一杯羹。

就拿特斯拉为例,其软件收入的构成的三块业务分别是:车联网功能、在线系统升级(OTA)和全自动驾驶(FSD)。可以知道的是,车联网、系统等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关键,而特斯拉也同样是通过核心计算平台和软件开发等模式,实现的快速迭代开发。所以,互联网大厂凭借自身的的云计算技术与智能化等优势可下场造车。

然而,造车业本是一门投入高、风险大且量产难的行业,轻资产模式下的互联网企业们真的能承受该行业的重吗?

就拿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为例,它们的营销费用占比却远远高于广汽与长城等传统车企。

所以可以这么说,造车新势力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营销方面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价。而这股造车新势力采取的一般是代工的轻资产模式,即它们大多只是品牌商,只需采用委托加工及产业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汽车的量产,由此将格外注重市场上的投入。

而这一层面又将大大拖累造车新势力的现金流状况。2019年全年,蔚来、理想与小鹏汽车三家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分别为-87.22亿元、-17.94亿元以及-35.63亿元。目前而言,小米的现金流较为充裕,2020年Q3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2.6亿元,但靠这想要维系高额的造车成本可能还有点困难。

况且对于造车这门精细活,笔者认为光靠代工往往不够,更多靠的是技术上的研发、汽车零件部分上的研发优化。所以,不论是谁造车,想要成功立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下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造车难度系数高且量产等方面都很难定夺。

目前互联网科技大厂们造车大多都在试错阶段,也可以说是在与传统车企转型下的陪跑阶段。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下发展或赚钱是难,但可以知道的是只有互联网技术结合车业,才可能碰撞出传统车业不一样的火花。

小米若下场,

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格局恐生变数?

回归到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上来,本质是小米想要打开新的增量场为自身更高的市值讲述新故事。所以小米造车是迟早的事情,但若其真下场了会给整个新能源造车格局造成什么影响?离OV下场还远吗?

上文也分析了小米造车很可能采用的是这两类模式:(1)与车企合作模式(2)代工模式。然而笔者认为,若小米下场造车采用的是代工模式,很可能在竞争格外激烈的造车新势力下投入一枚重磅炸药。

对于新能源车业而言,不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一些手机硬件厂商,大家造车都在试错阶段。而小米下场,若延用的高性价比,低价格的惯用打法很可能打破新能源行业下的平衡。毕竟,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人们未来消费大趋势的当下,高性价低价格谁不捡大漏?

然而,这类打法作用在汽车产业上,其实是不现实的。毕竟小米千元机的“毛利润率不高于5%”的定价策略肯定不适用于万元以上的汽车行业。况且,以低价格收割市场的五菱宏光汽车已经在市场率先布局。

另一方面,小米也一直未打入高端市场,对于苹果而言其国内真正的竞争对手可只是华为。而小米的高端机的销量与技术都尚未处于一个稳定阶段。类比小米造难度系数更高的汽车,或是很难取得很好的反响。

然而,积极一面是小米若下场,国内与之比肩的OPPO与VIVO也很可能进一步涉足。毕竟在全球及国内智能手机销量进入存量市场的当下,哪家手机硬件厂商不另寻第二增长曲线。另外据观测,今年1月底,OPPO还公布了一组“防撞提醒的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等发明专利,该类专利都与自动驾驶有关。可见,OPPO在造车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准备。

由此综合可知,在国内手机厂商中若小米率先下场,距离OV下场的时间或也不远了。

本文来源:松果财经,如需转载松果财经原创文章,请点击公众号菜单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沸腾的小米粥:雷军挂帅,小米造车尘埃落定!

    愿您新的一年牛气冲天 点击上方"许树泽树我直言"关注我们 阅读推荐☀☀☀    树泽:电动车火爆,背后有三个反直觉的真相 10倍速级的变化机会,我们为何总是擦身而过? 3月30日, ...

  • 营收2459亿元的小米,为什么一定要“造车”?

    2021年3月24日,小米集团的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出炉". 根据报告显示,小米公司的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定提升,经调整净利润远超市场预期.2020年,小米公司的营业收入 ...

  • 研究所 | 天猫亲自下场要造车?我们来猜猜它会采取什么姿势?

    --本文系<二师兄研究所>第44期 如果把马云.丁磊创业的1995年视为中国的"互联网元年",那么,到2021年的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短短 ...

  • 小米砸100亿造车,雷军为什么说“我们亏得起”?

    文 | 陈欣 引: 同学们好,我是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的陈欣老师.今年3月30日,小米宣布正式立项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雷军将亲自挂帅,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消息公布的 ...

  • 与车共舞,造车之风谁在造?

    作者丨亦古月 编辑丨江湖哥 2021年敲开了互联网企业造车的大门,跨界造车不再新鲜,动听的是造车背后的新故事.造车之风席卷而来,给大众带来一种人人都能造车的错觉. "全民造车"热浪 ...

  • 沈晖给雷军敲响警钟

    还在进行中的上海车展,缺席了一个大家都想看到的造车身影--小米.毕竟比小米晚官宣半个月的大疆,都紧赶慢赶蹭上了车展的热度. 就在外界困惑小米为什么错失车展"流量舞台"时,小米集团总 ...

  • 360不是入局造车 | 汽智

    360是不是入局造车了? 反正在5月11日举行的360集团智能汽车战略媒体沟通会后,一系列媒体通稿都是"360入局造车",看上去在舆论中,360已经与小米.百度一样,成为新新造车势 ...

  • 新造车2.0时代:卖手机、卖电视、卖空调的都造车了,下一个是谁?

    娃哈哈都出过造车传闻,康师傅和农夫山泉应该行动起来了. 文/宋双辉 如果说当年老贾带着乐视掀起了国内新造车的第一股热潮,那么2021年新造车的第二轮热潮已经到来了. 今年以来,许多领域的跨界玩家开始挤 ...

  • 百度、小米之后,又有千亿巨头跨界造车?

      4月28日,有报道称oppo集团已在筹备造车事项,推动者正是创始人陈明永.   同时,陈明永已在产业链资源和人才方面摸底.调研,比如会见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带队拜访中汽研 ...

  • 互联网大厂接连入局造车,最大挑战是什么?

    "不能只谈数据和代工." 作者:苗正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自百度(BIDU.US).小米(01810.HK)之后,滴滴似乎也在悄然进行着 ...

  • 小米汽车,中国造车史上最闪亮的一颗星?

    "初期投入100亿人民币,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 "手握1080亿现金储备,拥有1万多名工程师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5000人" "全球500 ...

  • 华为就是"顶流"!成功助力国产汽车小厂:销量大逆袭变成"国际大厂"

    [4月26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从华为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后,华为无人驾驶技术.华为车联网技术.华为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等等,让华为成为了一家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目前全球 ...

  • 造车很简单吗?为何互联网大厂都要造车?

    小米开始造车了,苹果开始造车,华为.大疆.360下场,就连oppo也跃跃欲试,造车就这么容易吗?这个问题我们拆解一辆汽车看看就知道了,不信你可以带着姥姥一起看,保证你能看懂. 一辆普通的燃油车,由多达 ...

  • 石头科技造车是一步险棋 扫地机器人的故事不好讲了?

    撰文/蓝科技 在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的成功,并不代表着造车就一定能成功.当石头科技在国内机器人领域进入第一阵营,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150.81%这份业绩时,他们给外界传递了另外一个 ...

  • 互联网大厂为啥盯上造车?

    [岛妹说]互联网大厂为啥盯上造车? 原创 清风徐徐 侠客岛 2021.4.21 最近,"造车"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的"香饽饽". 这不,华为与传统车企合作打造的首款 ...

  • 这波造车浪潮更汹涌了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经过几年的发展演进,以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掀起的第一轮造车潮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个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以电动化为基础的汽车智能化大潮 ...

  • 石头科技创始人下场造车,互联网巨头扎堆的新能源到底有啥好的?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问互联网市场上什么东西最红火,造车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事情,前有阿里.吉利.富士康,后有百度.小米,似乎互联网巨头如果不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所涉足的话,感觉都有些不好意思,而最近又一家互联 ...

  • 为什么他们都要做高端电动车品牌?

    继东风岚图.上汽智己后,又有消息传出长城.长安皆有打造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的计划.大潮将起,又是新一轮品牌布局,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童济仁汽车评论丨李梦晨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 ...

  • 晚间重磅:雷军赌上全部声誉,小米官宣造车

    刚刚从接近雷军的有关人士了解到,外界盛传几个月的小米要造车的消息,今晚得到了小米的官方确认. 小米首期拿出100亿来造车,未来十年拿出100亿美元,小米智能电动车看来要搞起来了. 根据胖鱼说车了解到的 ...

  • ​OPPO被传也造车,手机厂商跨界势在必行!

    "核心难度在于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掌握和传统技术经验的结合." " 作者 | 徐雅琴 代润泽 又一大厂或将入局造车! 今日有媒体爆料,接触到OPPO相关高层人士的知情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