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版纳(二十四)
邂逅版纳(24)
罗非鱼
李人毅
作者自述 · 美好时光
来到西双版纳,邂逅了罗非鱼。
北方这种鱼少见,好多朋友见了我发的照片,新奇地问我:这是什么鱼?
罗非鱼是鲫鱼的一种,原产于非洲,被称之为非洲鲫鱼。还有两个美丽而吉祥的名字:金凤鱼、福寿鱼。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被称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难怪叫福寿鱼。
罗非鱼是西双版纳的特产,这里被列为云南省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仅2011年就养殖4万亩,产量29400吨,产值达到3.234亿元。2018年7月,国家罗非鱼水产资源场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勐海县举行。目前的规模更大了,从江河湖渠到自家小鱼塘,从水产大户到农贸市场都有大量的罗非鱼。罗非鱼成了西双版纳人的佳肴,走进当代饮食文化中而声名远播,也成为我餐桌上的美味了。
自庚子端午到日前,我每周都要有两次去鱼塘钓鱼改善伙食,钓到最多的是罗非福寿鱼。
我钓鱼的兴趣,是与散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1992年是我调到军区创作室的第三年,突然得了腰间盘突出症,经栋恒政委安排进入鞍山汤岗子39军疗养所治疗,不能坐着画画,开始边治疗边躺着写作。这里是离休老首长修养的所在,那时我已出版了新四军画集,好多老首长都是我用图文介绍给读者的,相处起来格外亲切。
我常陪老首长钓鱼,我的抛线钓鱼法,就是耍清川司令员传授的。他见我腰痛不能久坐也举不动鱼竿,就给了我两盘用木板缠绕的鱼线,还给我两挂爆炸鱼钩,挂上鱼食甩在鱼塘里等待着愿者上钩。悠闲的我就在塘边散步,走累了就倒在地上休息,见到鱼线被牵动了就往上拽,塘里的大鲢鱼常常上钩,因为我的鱼食里放进了臭豆腐。
后来我边治病边为师史办撰写稿件,几位同事边抄稿子边陪我钓鱼,从墙北部队的小鱼塘钓到墙南交警支队的大鱼塘,同样用手抛线和散步相结合的方法,每次都有收获。战士陈涛告诉我,我们一起钓鱼,是他当兵时度过的最美好时光。
我与陈涛有同感,这也是我的最美好时光。
自当兵后,我把一切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创作中了,二十多年下来一直不得闲,当一下子瘫倒了时,还躺着写作,脑子总在高速运转着。
当插上柳枝拴上鱼线在塘边散步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绷紧的弦缓和了,由责任感和忧思凝结的眉头“解锁”了,神态也平静下来了,唯一牵系的就是那条长长的鱼线,任凭鲤鱼,鲫鱼愿者上钩。收获多了高兴,收获少了也高兴,且听着鸟叫虫鸣,沐浴着丽日和风,拥有这样悠闲的时光岂不美好?
美好时光也是事业精进的温床,就在这段时间内,我出版了《一个男人的远村》《喋血平型关》两部长篇文学著作,形成了画家兼作家的两栖创作状态。多次推荐我进创作室的军区政委宋克达将军高兴地说:“很争气嘛,这样我也就没有精神压力了。”
2000年我被借调到北京工作了,我的散步之钓在延伸着,从鞍山的汤岗子钓到北京的颐和园,又从京南的龙潭湖钓到京东的通州。再繁忙的工作,总是挤出点时间到鱼塘去延续着美好时光。尽管有人说我钓的都是傻鱼,但我还是乐在其中。
自2008年秋天起,我离开了《美术》杂志任《人民美术网》的总编,繁忙起来将钓鱼用具闲置了。常常在北京的工作室一坐就是小半天,用连续出版多部文学著作和美术专集,以及不断举办个人画展的“成果”来充实人生,全然不知忽略“最美好时光”是要付出代价的。
2015年,我的行走受限制了。
2017年,我的腰直不起来了,失去站立和迈步的能力。
经过三年紧张的治疗才扔下拐杖可以蹒跚而行了,来西双版纳就是治疗的延续。
当我幸运地邂逅了福寿鱼罗非,重操抛线散步之法垂钓时,使身心融入青山绿水之中,在鱼趣中体会着这里慢生活节奏的惬意,西双版纳的鱼塘边,又留下了我的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我发明了吃罗非鱼的一种新方法,用十几种青菜蘸着酱鱼汁吃,味道好极了,可以尽享口福的愉悦,成为在这里招待朋友的一道名菜了。
这道菜被我命名为“攉拢鱼”,应属于海北草堂的美食专利。
当“邂逅版纳”系列伴着我的垂钓脚步,不断在《印象水墨》公众号发表时,使我有了新的感觉:久违的美好时光正在向我招手。
美好时光在哪里呢?
有时在为证明自己人生价值的求索中;
有时又在心无旁骛的漫步里。

得鱼图 / 李人毅绘

连年有余 / 李人毅绘
得鱼图/李人毅作
不问梁浅与泽深,
岸插柳枝系丝纶。
乐在渔樵野趣中,
漫步植入福寿根。

题《得鱼图》/ 李人毅书
局部欣赏







作者在鱼塘抛钩垂钓

罗非鱼自己上钩了

胜利而归

罗非鱼

庚子鱼乐
李人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美术评论家
人民美术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