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十——不成形的淮系理论体系
相关推荐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九——淮军的“中体西用”
昨天是<马关条约>签订125周年,中方的谈判代表有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以及他的儿子参议官李经方.不知道在125年前的昨日,李中堂落笔签字的瞬间,他是何种的心情.<马关条约>的内容 ...
-
为什么明治维新一定能够成功而洋务运动必然失败?
为什么明治维新一定能够成功而洋务运动必然失败?
-
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
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中国之大患,在于士大夫没有见识--&q ...
-
历史的角落里的灰土
接昨天的话题. 2 为什么要了解甲午战争呢? 因这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方向,并且给中国的近代化蒙上了阴影. 我们现在已经现代化了,但在这120年的时间里,我们并有准备好,一个民族的心智还停留在传统 ...
-
明治时期日本街头景象,表面上看,与清朝没什么不同
明治维新,我们学世界史时的重点篇张.为何会是重点? 因为需要研究,为何同时期的两个邻国,日本的维新就成功了,清朝的洋务运动,却失败了. 这些日本明治时期的街拍,从表面看,与当时外国人拍的清朝,没有什么 ...
-
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来源:尚书房文化 郭嵩焘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曾用12字归纳晚清外交: 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郭嵩焘生于1818年4月11日,1840 ...
-
若清朝有福泽谕吉一样的人物,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能否成功?
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日两国同时面临着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的海洋霸权威胁,经过无效的抵抗之后,不得不先后双双打开国门,直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不同的是,日本举国上下痛定思痛,很快便通过"明治维 ...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三——没有可比性
为什么国内一片乱哄哄.分裂争斗.政策摇摆的日本能够改革成功,形成君主立宪的局面,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而相对而言内部统一.政策连续性好.针对性强的大清,怎么改革就走向末路,最终玩完了呢? 毛主席说过 ...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七——湘军的崛起
日本只花了短短不到40年,就完成了从封建贵族"小一统"向封建专制"大一统".以及从的封建专制"大一统"向资产阶级社会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仍带 ...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五——诸侯和草莽
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拜领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小一统"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到了19世纪中叶,经历了250多年风风雨雨的德川幕府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 ...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六——倒幕运动本质是封建主义革新
日本由"倒幕运动"达成封建专制的"大一统"局面,是通过"草莽崛起"路线实现的.中下层武士虽然是草莽的中坚力量,但是以中下层武士为主体的尊攘激 ...
-
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试金石,制度竞争决定成败
甲午战争,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日本,都是非常重要.以至影响了未来百年国运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数千年来东亚秩序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成为检验两场著名改革,即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试金石. 战争最 ...
-
日本成功明治维新,清廷的洋务运动为何失败?三点原因
日本侵华五十年的前因后果2:日本近代崛起的开始 作者:桅杆 [前言]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绝大多数时候日本尊中国为师长,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用汉字.兴儒学.着唐装.但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 ...
-
清朝为何只能洋务运动,而不能明治维新?曾国藩一段话解开真相
近代社会中国遭遇百年屈辱,人们在痛斥西方列强残暴之余,却又充满了疑问:从1840年到1912年清帝逊位,中间经历了漫长的72年,为何清朝只能洋务运动,却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明治维新? 其实,即便始于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