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莜面/胡雪源

(0)

相关推荐

  • 在北京吃“莜面窝窝”

    在北京吃"莜面窝窝"                     刘昆山 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人对美食的认识也是逐步提升的.当年,我曾经在吃上出过一次丑,事后方有所悟. 那是上个世纪 ...

  • 莜面

    〓 第 1420 期  〓 文|王成海 据说莜麦的初产地是我们内蒙的河套地区.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小舅子卫青率领大军在河套一带和匈奴交战,苦于粮食周转不便,将士们饱一顿饥一顿,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使战争 ...

  • 宏盘莜面记事(下)

    本文作者:马少东 宏盘莜面记事(上) 宏盘莜面记事(中) 莜面品类花样多 "山药.莜面.大皮袄",内蒙三件宝,其实,准确地说是乌兰察布的三件宝. 我是吃莜面长大的宏盘人,宏盘人的生 ...

  • 家乡味道(七):阴山莜麦甲天下

    本文作者:黄金亮 南方广种稻米,北方盛产小麦,而有较强地域特色的莜麦,只能在夹缝中存在,被划分为粗粮似乎是铁定的局面. 不过话说回来,阴山北麓的内蒙人,过去一直以白面.莜面作为口粮,在这里,莜面似乎又 ...

  • 莜面情

    〓 第 1478 期 〓 文|土地 编辑|王成海 说莜面先谈莜麦 莜麦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者多生长于旷野.荒地.废墟.其品种,以穗粒的皮是否易于脱落可分两大类:穗皮不易脱落者称皮燕麦,世界许多 ...

  • 山乡莜面情

    本文作者:范天云 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一般生长在无霜期短的晋蒙陕冀等地.成熟后籽实容易脱离外壳,这种植物的籽实就叫莜麦.莜麦磨成粉末加工成为莜面,经过手工或机器精细制作成食品,在蒸锅笼屉里 ...

  • 万全美食日记(五)|莜面

    跨越山海 风味不改 无穷的远方 无穷的人们 都与美食相关 万全古城本不产莜麦,但万全人头脑活泛.心灵手巧.临近坝上(莜麦产区)交通便利,大做莜麦加工的系列文章,使莜麦加工成为自己的传统行业,莜面成为优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不要相信“我养你”/曹志琴

    "在没有结婚前,要是知道他是这样的脾气,我才不结婚呢."幼维姐边喘着粗气边说.我回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郑姐,又看看郑姐身后的幼维姐. 郑姐.郑姐的老公跟幼维姐的老公是同学,平时常在一起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她和他的故事/陈祥虎

    她是个理发师,这点村里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店就坐落在村马路边,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去找她理发. 她的男人是开大车的,就是半挂车,眼下是二十多年以前,人们都这么叫.原本出车一趟三五天可以挣回不少钱,怎奈何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学僧聚会见闻有感/王国庆

    庚子暮秋,迎来闽南佛学院第二届学僧毕业三十年聚会.我因"流水三十年"欢迎晚会撰稿而全程参与,切实感受住持一方的法门龙象风采.一个同学聚会,能策划.安排得如此庄严.盛大.隆重,的确让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父亲的月季花/李丽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和我们在老家生活,农闲的时候母亲会带着我和弟弟去父亲那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父亲宿舍窗台上那一盆开着红花的月季了,清晨的阳光照在那盆月季花上,红花绿叶相映,就像一个娇滴滴水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难忘儿时红薯的特别吃法/李维维

    又是红薯成熟季节,这几天超市街上甚至门口的路上都有买红薯的.尽管现大棚流行四季都能吃上红薯,可这个阶段是季节性的红薯好吃还新鲜. 红薯的吃法很多,有油炸拌糖吃的,还有下在稀饭里吃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普遍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秋天的尧山/赵振超

    记得在十年前来到鲁山尧山参加业务学习培训,虽然在尧山脚下呆了将近一周时间,但终因会议安排的紧凑没能走进尧山的深处去细细品味她的滋味. 这么多年了,这点遗憾总在心头荡漾,有时我想,人生应该有一点冲动,比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短暂的狂欢,永久的怀念/张素洁

    小酒暖身夜踏雪, 琼枝玉树尤欢迎. 华灯锦瑟映玉骨, 土地万物穿纱衣. 三三好友酒兴浓, 相约踏雪话青葱. 撒雪溜冰释天性, 挤兑搞怪心轻松. 朗声说笑乐融融, 平生修得友谊果. 偶拾童趣乐同游, 寻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白鹭飞/郑丽涛

    白鹭,我认识这种雪白的精灵,要感谢郭沫若.他在散文里发出这样的赞叹:"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