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相关推荐
-
论帛书本《老子》、楚简本《老子》、流行本《道德经》之间的关系
例一 帛书本:"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楚简本:"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流行本:"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 ...
-
罗祥相 | 论老子“自然”思想的逻辑展开
罗祥相,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道家哲学.先秦哲学.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摘要:采用哲学语义分析法,是厘清老子"自然"思想丰富义蕴的思路与方法.但此前学者们对老子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道经·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 苏辙:圣人动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于通而已.通故与物不迕,不迕故全也. 原成:曲则全. 原成:曲有间接而不直接的意思.衍生万物而不衍生自身,故曰曲.能量不灭,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五色章第十二
道经·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苏辙:视色听音尝味,其本皆出于性,方其有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绿五色,耳绿五音,口绿五味,夺于所绿而忘其本,则虽见而实盲,虽闻而实聋,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道经·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苏辙:非圣智不足以知道,使圣智为天下,其有不以道御物者乎?然世之人不足以知圣智之本,而见其末,以为以巧胜物者也,于是驰骋于其末流,而民始不胜其害矣.故绝圣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道经·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苏辙:道无形也,及其运而为德,则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见也.自是推之,则众有之容,皆道之见于物者也. 原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原成:"道&qu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道经·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苏辙:言出于自然,则简而中:非其自然而强言之,则烦而俳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此所谓希言矣. 原成:希言自然. 原成: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苏辙: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道冲章第四
道经·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苏辙:夫道冲然至无耳,然以之适众有,虽天地之大,山河之广,无所不遍,以其无形,故似不盈者.渊兮深眇,吾知其为万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万物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天地不仁章第五
道经·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苏辙: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以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时适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谷神不死章第六
道经·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苏辙:谷至虚而犹有形,谷神则虚而无形也.虚而无形,尚无有生,安有死耶?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