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相关推荐
-
什么是无知?什么是无为?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道德经>第三章,是后人对老子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和这一章中" ...
-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三章:圣人之治
第三章: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道经·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苏辙:圣人用兵,皆出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或能胜,其祸必还报之.楚灵.齐愍.秦始皇.汉孝武,或以杀其身,或以祸其子孙.人之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道经·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苏辙:泛兮无可无不可,故左右上下周旋无不至也. 原成:道,沨呵,其可左右也. 原成:"仆唯妻",故"道"恒无名.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道经·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苏辙:未尝与之而遽夺,则势有所不极,理有所不足.势不极则取之难,理不足则物不服,然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道冲章第四
道经·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苏辙:夫道冲然至无耳,然以之适众有,虽天地之大,山河之广,无所不遍,以其无形,故似不盈者.渊兮深眇,吾知其为万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万物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天地不仁章第五
道经·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苏辙: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以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时适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谷神不死章第六
道经·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苏辙:谷至虚而犹有形,谷神则虚而无形也.虚而无形,尚无有生,安有死耶?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天长地久章第七
道经·天长地久章第七 天长地久, 苏辙:天地虽大而未离于形数,则其长久盖有量矣.然老子之言长久极于天地,盖以人所见者言之耳.若夫长久之至,则所谓天地始者是矣. 原成:天长地久. 原成:"道&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上善若水章第八
道经·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苏辙:<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盖道运而为善,犹气运而生水也,故曰上善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五色章第十二
道经·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苏辙:视色听音尝味,其本皆出于性,方其有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绿五色,耳绿五音,口绿五味,夺于所绿而忘其本,则虽见而实盲,虽闻而实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