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及其兼证临证体会+脾阴虚各家谈
相关推荐
-
口干口渴,如何辨识阴虚还是阳虚?
赵作伟 中医书友会 今天 中医书友会第288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探究口渴之病因病理可作如下比喻:人体可以看作一口锅,锅内盛水,锅下烧火.水火适宜,则水汽蒸腾,锅盖可保持湿润.锅盖可 ...
-
经常口干,喝水却不管用?是这里出了问题!|津液|阴虚|脾胃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特别口渴,但不管怎么喝水,喝多少水,还是觉得不解渴,嘴唇很干. 如果不是因为最近生病所导致,复阳堂医师告诉您,那很大可能是以下的两个原因. 体偏阴虚(阴津亏损) 阴 ...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10)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肺痿 二.证治 (一)虚热肺痿(麦门冬汤证) [代表原文]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10) [白话语释] 提要:论述 ...
-
口干舌燥,不管喝多少水也不见效,这是口干症吗?
大家都知道口干舌燥的感觉,还经常伴随出现咽干咽痛,嘴唇焦干,口渴,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等,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有可能是患了口干症.口干症是临床常见症状,自觉口干难忍,甚至伴有心烦不宁,口干 ...
-
『名医经验』紧张性头痛证治心得体会
紧张性头痛又可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是指双侧枕部或颞部.额部.全头部紧张性或压迫性的疼痛,无搏动性,同时伴有头部肌群痉挛及压痛.失眠.焦虑和抑郁等,多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后发作.本病占头痛疾患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兼证桂枝加桂汤证第117条
9.桂枝加桂汤证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钱氏云:烧针者,烧热其针而取汗也."玉机真脏论" ...
-
老中医多年临证的心得体会,养成良好习惯,远离疾病!
老中医30多年临证的一点心得体会,一句掏心窝的大实话:养成良好习惯,远离疾病! 疾病都是不良习惯造成的,医生.药物都只是外因,病人才是内因,再好的医生,再好的药物也只是治愈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得通过 ...
-
一例溺癃证的治疗体会(福州市台江医院-刘济臣)
程xx,男,28岁,1963年9月28日就诊,门诊号33840. 患者于1961年冬间,突然小便不通,少腹胀满,疼痛气急.经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膀胱炎,并施行导尿后始通.嗣后时常发生溺癃,发则濇濇不 ...
-
炙甘草汤临证活用体会
中国中医药报2010-02-01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177条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条只有14个字,就将心悸之病因 ...
-
胡希恕经方故事(临证的胆识花再多钱也买不来,必须有心人,兼且临证多。)
导读:胡希恕先生用经方有胆有识,他在文章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试验过".临证的胆识花再多钱也买不来,必须有心人,兼且临证多. 胡希恕经方故事 1.桂枝汤速治定时发热汗出 < ...
-
张锡纯来复汤治疗汗证临床运用体会
来复汤,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先生所创之方,全方由山萸肉二两.生龙骨一两.生牡砺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炙甘草二钱组成,主要用以治疗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 ...
-
虚热证是虚而兼热或兼火的证候,亦称之为虚...
虚热证是虚而兼热或兼火的证候,亦称之为虚火,非单指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其形成,或因虚而生热,或热久致虚,或体虚兼患热证.临证证候与火热证相同,其主症为烦热,口渴喜冷饮,但服清凉 ...
-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禁忌及兼证的证治学习要点
原创2021-09-20 17:58·福建桃花岛陈药师 本期需要掌握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证).禁忌及兼证的证治,特别注意太阳中风兼证的机理和证治要点.同时要掌握太阳伤寒证及兼证的机理与证治.熟悉经方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