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笔记:师傅,去乌丝栏
相关推荐
-
杨凝式“杨疯子”的《韭花帖》,妙在哪些地方?
<韭花帖>内容是作者午睡醒来,"輖饥正甚"之时,得到友人送来的"盘飧",以为"实谓珍羞",于是"谨修状陈谢" ...
-
这才是“天下第一美帖”,这么美的字,足以令后人望尘莫及!
在整个北宋王朝,重文轻武,为了防范唐朝以来出现的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就导致了文艺产生了一个短暂复兴,在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中国文化史上名人. 比如宋四家,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蔡襄,本来蔡京应该是宋四家 ...
-
沃兴华|手卷幅式的产生和发展
以前的手卷是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几 案上把玩的,一段一段打开,一个一个局部展示,表现的重点在于点画和结体,不在章法,整体的视觉效果比较弱.现在的手卷可以挂在墙上或摊放在桌子上观赏,作品全部打开,变读 ...
-
颜真卿的学书笔记,一定要看看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jǐng]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 ...
-
学书笔记(一)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逐渐下降,总是丢三落四.既然记不住那就拿起笔记下来.自学书以来也积累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笔记,包括听课笔记.教学课件.平时的思考.总觉得有点散乱,理不出头绪 ...
-
【感悟】 从鲁公学书笔记中汲取书法前进力量
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 ...
-
颜真卿的学书笔记,一定要看看!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jǐng]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 ...
-
春日笔记:去看春天
梁东方 春天的风凉凉地吹,吹得人头发乱飞,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人们都等着风停,风停了好看看春天,但是一般来说只要风停,气温就开始大幅度上升,春天也就要随之结束了.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要立刻去看看春天,在 ...
-
夏日笔记:去大地上看骤然而至的高温
梁东方 骄阳似火,五月二十几号,就已经像是酷暑,甚至比酷暑中的日子更热了,气温已经超过了40度. 郊外的高架桥下,成了骄阳里唯一可以深避灼灼阳光的地方:因为足够深.足够宽.足够高,有足够隔离开阳光的厚 ...
-
春日笔记:去河边看春天
梁东方 经历了早春时节迎春花开.木桃花开的第一波春的气息之后,春分之后,河边终于又迎来了各种花儿竞相开放的最好时候. 玉兰灿烂而馥郁,连翘金黄而明亮,红桃粉桃则可以把长长的花枝伸展到最接近水面的地方: ...
-
傅山的学书笔记,学书法该看看这个!
以下是傅山一些散论,每句字不多却值得推敲,都是他学书法的心得.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 ...
-
学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
本文作者为李川田,转自公众号临池,特此鸣谢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逐渐下降,总是丢三落四.既然记不住那就拿起笔记下来.自学书以来也积累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笔记,包括听课笔记.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