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儒学】 金履祥的格物致知论与知行观

(0)

相关推荐

  • 《传习录·卷中 5·知行合一》译文

    答顾东桥书 顾东桥(公元1476--1545年),名鳞,字华玉,号东桥.江 苏江 宁人.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擅写诗,见<明史>卷二八六. 钱德洪的序是<答人论学书>,而&l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五:朱熹

    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五:朱熹 朱熹(公元1103年-1200 年),是二程的四传弟子,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因其长期在福建讲学,其学派被称为" 闽学". ...

  • 梧闽札记:漫说朱子学

    朱熹,漳州人习惯尊称的"朱文公",字元晦,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省).他是父亲朱松在福建南剑(今南平)的尤溪县任县尉时,出生于 ...

  • 兰溪儒学——中小学生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兰溪儒学--中小学生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课程编写计划 一.课程性质: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 ...

  • 兰溪儒学人物

                  兰溪儒学人物 杜汝霖(约1040-1100),字仁翁,紫岩乡上郭村杜宅人.从安定胡瑗学,善古文,开县域北宋理学研究之先.孙陵,克传家学,有子五:伯高.仲高.叔高.季高.幼高 ...

  • 【兰溪儒学】兰溪儒学大事记

    兰溪儒学历史大事记 大事记记载唐咸亨五年(674)兰溪建县以来儒学历史.文化.社会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及境域变更等事. 唐(618-907) 咸亨五年(674)八月,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置兰溪县,溪 ...

  •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贤 王夫之认为知行合一,行为知先,知为行后,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认为"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效",& ...

  • 《实践论》、《矛盾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拓展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解读与继承发展,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生论的基本问题.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更是一个重要核心的主题,如 ...

  • 《实践论》《矛盾论》——知行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

    回顾中国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知行观 是因为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儒家思想重在表现"礼","德"",长幼尊卑的礼节,道德教育,道德规范,用道德礼节教 ...

  • 【兰溪历史】​唐良骥延请金履祥讲学二十四年

    唐良骥延请金履祥讲学二十四年 唐良骥,为抗元名将唐元章之子.南宋三泉村人.据<东鲁唐氏宗谱><宋提刑干官良骥祖像>金履祥赞:"公讳良骥,字德元,初名马,号德翁,行万三 ...

  • 【兰溪文化】拜谒金履祥墓

    拜谒金履祥墓 我曾多次去黄店镇桐山后金村去拜谒金履祥墓,也曾多次带着学校的党员去桐山后金村城关仁山书院.我也曾与金士龙一起合作编撰了<金仁山文集>,也为桐山后金村申报浙江省传统村落.中国传 ...

  • 【乡土兰溪】毛堰殿口:金履祥题写彩衣堂

    毛堰殿口:金履祥题写彩衣堂 毛堰殿口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南1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毛堰殿口而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89平方公里,耕地350亩,山地541亩,水面10亩.辖区毛堰殿口.彩衣堂.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