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五)

(0)

相关推荐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31)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诗和词的句式异同

    我们大家都知道近体诗的格式,主要为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两种. 让大家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词与诗之间的关系了.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 ...

  • 苏轼这首词,全部引用他人诗句,妥帖恰当,被赞“会抄第一人”

    2021-04-07 13:58 阅读量:3.1万+ 华人号:中国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璀璨的星空里,苏轼是极为耀眼的一颗,他可以代表宋词的最高成就.不仅如此,他的诗.散文以及书画也都是出类拔萃的,后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五)

    (3)和诗(依韵.用韵.步韵)简说 关于依韵.用韵和次韵(步韵),前人解释颇多,略选如下: 其一:宋·刘邠<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

    诚如启功先生言,宋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仿,即是舍志而摹法也,盖诗之本,在于心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心志所在全是"法",沦于"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二)

    (四)万法皆为省,请君自入瓮 松颜客曰:诗有万法,只为省也.或"问而不答".或"颠倒倒装".或"引经据典".或"缩略未竟"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四)

    四.常见诗之别体 (一)打油诗 打油诗之来由,尚不清楚.所谓"唐朝有人名'张打油',以其名,名其诗",解"其然"未解"所以然". 清·翟灏&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一)

    为<松颜诗话>教学而做 松颜客 诗情千解本由他,误品先缘识字差. 心想其人如啖蔗,身临其世甚烹茶. 入乎其里求其法,出得其中吟趣斜. 意逆由君无不可,环肥燕瘦比三家. "当名辨物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三)

    二.无韵不成诗(说押韵) 诗歌生于韵,凡不押韵者,愚见均不为诗,纵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亦然.今有不押韵之所谓现代诗,非诗也.何故?试问千百年来,诗之别体纷出,"藏头诗"."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四)

     2.押韵的意义与作用 (1)保证诗的特征:用声音的范围保证句式的呼应和相对整齐:用音义的联系加强句子的联系而构建有趣. 自<诗经>的重章叠句,我们可以看出,从口头创作开始,古人主要就是靠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六)

    (4)押韵之忌简说 关于押韵之忌,古人要求甚严,愚见诸如"撞韵"."犯韵(挤韵.冒韵)"."哑韵"可略.错押韵部之"出韵(落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七)

    上平七虞 虞愚(自娱)娱(以舞以娱)隅(墙的弯曲边角处,不清)无(无,舞也,不清)芜(草丛生,物无)巫(以舞娱神)于(娱声)衢(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癯瞿(忧悼在心,看不真切)氍儒(巫中礼仪者)襦濡须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