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一:得天下有道
相关推荐
-
王道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
王道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 2018-07-23 10:25 来源:上海儒学 作者简介丨徐洪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一.孟子哲学思想的政治指向 考察先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
-
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失去了天下,是因失去了人民:失去了人民,是因失去了民心.--<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赏析 这是孟子讲民心重要性的一句话. 孟子举例夏桀.商纣两人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赏析 这是孟子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一句话. 在讲这句话之前,孟子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题文诗: 孟子有曰:桀纣所以,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道:但得其民, 斯得天下.得民有道:得其民心,斯得民矣. 得心有 ...
-
为丛驱雀
为丛驱雀 [拼音]:wèi cóng qū què [释义]:丛:丛林.驱:赶.意思是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处]:<孟子·离娄上>:&q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九:禹稷颜回同道
[原文] 禹.稷当平世(平世:承平有道的时代),三过其门而不入(本指大禹治水时的勤于国政.稷并无三过其门而不入之事,此乃古人行文时连类而及),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八:五圣之德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旨酒:美酒.旨,甘美),而好善言.汤执中(执中:执守中正之道,无过无不及),立贤无方(举拔贤才,不论其出身品类.方,品类).文王视民如伤(视民如伤:民已安足,觉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七:知人论世
[原文] 孟子谓万章(万章:孟子的学生,齐国人)曰:"一乡之善士(善士:修德有成的人),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六:上恤下亲
[原文] 邹与鲁哄(邹国与鲁国交战.哄,争吵,冲突,交战).穆公(邹穆公)问曰:"吾有司(有司:指官吏)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但是民众没有人为他们而死."莫之死",&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五:不为与不能(节选)
[原文] ( 孟子)曰:"有复(复:报告)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百钧:三千斤,极言其至重难举.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而不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四:王道之始
[原文] 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曰:"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于国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三:驳许行“君民并耕”说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神农之言:神农氏的学说.神农,炎帝神农氏,主要功绩是教人从事农业生产."农家" 就假托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许行:楚人,为农家代表人物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二:贵德尊士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光荣),不仁则辱(辱:指国家衰亡,遭受耻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居下:处于卑湿的地方)也. "如恶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得道者多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指阴晴寒暑宜于作战的气候与时机)不如地利(地利:指山川险阻,高城深池),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