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海上赤魔——赤潮
什么是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绿潮)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的污染密切相关。携带各种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的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海,导致海区富营养化,是诱发赤潮的基本原因。如果海水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铁、钴等微量元素,再遇到合适的气温、盐度、光照等自然条件,赤潮就很容易产生。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200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海10次。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而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着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害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和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鱼、虾、贝的大量死亡。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如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

图1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及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赤潮发生次数从20世纪________年代开始快速增长。
(2)从各海域分布看,__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少。
(3)图2为赤潮形成的主要环境条件示意图。据图分析我国南方海域赤潮比北方海域严重的原因。

(4)江苏省海岸线较长,且较为平直,其海岸类型主要属于________,从成因看属于__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中,这类海岸适合发展________。

【答案】
(1)80
(2)南 黄
(3)南方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南方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4)淤泥质海岸 堆积 滩涂养殖、晒盐、风电场、旅游等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