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非遗】 上戴竹编

(0)

相关推荐

  • 篾匠·竹器·生活|原乡

    靖江编织竹器的篾匠师傅,但女师傅在过去非常罕见 9月19日,随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组的朋友在靖江寻访靖江一宝的靖江竹编,我才知道靖江竟也号称"淡竹之乡". 在靖江仅存的一家竹编骨干 ...

  • 尤慕达:乌镇的竹编工匠

    竹编工艺是乌镇的老手艺,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这天一早散步来到乌镇街上,见有一家竹制品工作坊,主人老马师傅已经开始劳作,手里正编制着竹器.于是我上前与老马师傅攀谈起来. 老马师傅是 ...

  • 瑶乡手艺人——篾匠

    行走瑶乡,记录美好,我只负责写,传播靠大家! 篾匠  ,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随着塑料制品和水泥的出现,背篓,菜团等生活用具的篾制品几乎被淘汰,晒谷子的竹垫也换成了水泥坪场,篾制品再无用武之地.在瑶 ...

  • 上戴竹编

    上戴竹编 兰江街道地处丘陵,上戴村位于柱杆山下,种植毛竹有多年的历史,农户所用的农具如畚箕.箩筐.扫帚.竹匾.篾地垫.糠筛.米筛等,家居中的生活用品,如篾席.竹交椅.重篮.吃盒等.自古至今,几乎村村有 ...

  • 【经典兰溪】金华火腿兰溪出 兰溪火腿上戴出

            金华火腿兰溪出兰溪火腿上戴出 我自小就知道上戴村人有许多人在外地做火腿,尤其我知道我的姨父是在常州食品公司做火腿的.退休后,我的表哥戴友斌也在常州做火腿. 长大了,渐渐知道上戴村人有许 ...

  • 【兰溪非遗】 上戴箍桶

     上戴箍桶 老箍桶匠戴竹松80多岁了,现已故,生前有着一手炉火纯青的箍桶技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箍桶业逐渐没落,迫于生计,他还是继续做他的箍桶的生活.他悉心制作,吃盒.猪槽.腰桶.千张桶.水桶.豆 ...

  • 【兰溪非遗】上戴造房上梁

    上戴造房上梁 正如结婚要选个吉日良辰一样,造房子也得择个好日子.一求造房顺利,二求岁时平安.当然,能荫子荫孙,瓜瓞绵绵,后世出几个有脸有面的人物,那更是房主人笑脸下内心深处隐蔽着的宏愿了.     上 ...

  • 【兰溪非遗】上戴“缸米黄”

    上戴"缸米黄" 酿制黄酒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缸米黄"是兰溪民间酿制黄酒的土称呼. 据传,农家做黄酒起源于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江南一带属吴国管辖,至今在民间还流 ...

  • 【兰溪非遗】 上戴村打铁

    上戴村打铁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 打铁铺也称"铁匠炉".所谓"铺"只是一 ...

  • 【兰溪非遗】上戴豆制品制作

    上戴豆制品制作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进了农民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洁白细嫩的豆腐制作出来了.做豆腐是上戴村人每逢过年过节都要作的 ...

  • 【兰溪非遗】上戴腊肉

    上戴腊肉 所谓"腊肉",就是经过腌制,尔后挂在屋檐下风干的猪肉.在柱杆山一带村村户户自古有挂风肉的习俗,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明朝朱元璋称帝前转战此地,食之赞不绝口,称帝后命为 ...

  • 【兰溪祠堂】 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祠堂:位于兰江街道上戴村,始建莫祥,现存为清同治间重建,占地2180平方米,七开间,为一回字形四合院建筑,中厅三开间,歇山顶,全部用青石柱,牛腿等雕刻戏曲故事.大门三间,门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