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第1条
相关推荐
-
基本知识和概论
一.基本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连腰肾,和肾相连.经别散布于心.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足太阳膀胱腑:膀胱,气化津液.居于下焦,气是通过太阳之经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所以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1)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这一条,是众所周知的太阳病提纲症. 提纲症,意思是,凡是该经为病的,大多会有提纲描述的症状.因此,太阳病,基本上都会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提纲症 ...
-
《伤寒论》3-4解析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一类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只是在具体辨证的时候才说到是否会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 ...
-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之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麻黄汤.桂枝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太阳表证的主要两大类方.二方证虽同属于辛温解表方剂,但所代表治法大有不同,历代认为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麻黄汤为发汗解表,若麻黄汤证误服桂枝汤,则必 ...
-
郝万山讲伤寒论7,8
万山讲伤寒论 第七讲 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 分类:本证,变证,类证 本证是发生在太阳经脉,发生在太阳所主的体表,发生在太阳膀胱腑的本经本腑的病变. 表证:邪气偏于浅表 ...
-
伤寒论原文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 ...
-
《伤寒论》原文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
-
伤寒论原文第17~21条解读
第十七条原文解读.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病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太阳病"者,表阳病,表 ...
-
伤寒论原文第108/109条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108] 本条和109条不太容易理解,一般教科书也不做解释.感受外邪,出现腹满谵语,这种情况很少见,往往有内在病因,或者是宿疾,因外感而诱发 ...
-
《伤寒论》原文第206条:点刺放血治疗牙痛一例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206] 阳明病,面色红彤彤的,说明火热亢盛,偏于肤表肌肉,面部脉络火热充斥.这一般提示是无形火热,不能用攻下阳明腑实的承气汤一类的下法.这种 ...
-
《伤寒论》原文第64条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二十七.[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太过,必然会导致正气损伤,尤其是伤心.< ...
-
《伤寒论》原文第69条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方三十二.[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 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
-
《伤寒论》原文第37条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本条论述太阳病三种预后. 第一种,十余日以后,脉浮细而嗜卧,多说明在正邪斗争之后,邪气虽然已退,正气 ...
-
宋本《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辨识原文:...
宋本<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辨识 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吴谦等<医宗金鉴>说:&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