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背”在国展中的运用

书法艺术的线条没有绝对的直。直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势向,在具体的应用中书者必须追求的是曲中之直,一种径直而富有运动感的势向,因此如何用“曲”,便是书法艺术线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左为背势,右为向势
其实“曲”并不一定便是圆,由于势向的变化,“曲”同样可以给人造就方的感觉。比如,笔画势向的相向、相背,就可以产生一圆一方的不同变化。
姜夔《续书谱》“向背”条称:“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王羲之确实是自古以来最善于运用向背以求变化的第一大家。即使是同样的字,向背之势不同,以至方圆互别,有时会至在同一作品中,右军都能随意使用向背,毫无牵强之感,足见其对字形变化的运用,已臻极度自然的境地。

免费收看国学大师讲座

左为背势,右为向势
同样的字,右军能在向背之间自然切换
右军在同一字中还可采用向背变化,如“时”字,“日”旁相背,而“寺”旁又采用圆势,成字的最终效果究竟是方还是圆,怕是很难明言的。
又如“兰”字,外相背而内相向,“简”字则外相向而内相背。
“明”字左相向右相背。“觞”字左相背右相向。
“耶”则使用的是左右偏旁的相背之势。
“彭”、“湍”、“ 怀”三字是竖相向而横里采用相背之势。
“暂”字更有趣,两个偏旁竟然大胆地写成“((”之形,实在是非相向又非相背。
整体说来,右军书法的向背之势比任何人都用得多,用得鲜明而又复杂,向中有背,背中有向,从而就绝不能简单地以向背概述其方圆。右军法书总的给人的感觉是,循规蹈矩而又出人意外,这正是右军技艺的最高明处。

复制下段文字,打开淘宝查看详情

2👈🔑JgVzcK602l8🔐回👉tb👈或坫击链节 https://m.tb.cn/h.45l9Wdj?sm=0b9a69 至liulanqi【参国展上等鼠须兼毫毛笔套装湖笔欧楷楷书行书草书书法正宗专用笔】

王珣《伯远帖》
启明注:《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
其实,何止右军,晋人法书,如王珣《伯远帖》等,都具有这种变化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晋代楷书尚未被规则化,最少清规戒律,故最显自然生动,随意洒脱。米芾曾曰:“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正是看到这一点而引以发议的,而右军正是诸多晋代杰出书家中的代表人物。
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尤其在唐法凝固之后。
比如欧书多用相背。
虞、褚多用相向。(上为虞字,下为褚字。)
颜真卿几乎净用相向,而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又几平全用相背。(左为颜字,右为李字。)
他们都将相向或相背作为自己的一种典型书貌来使用,风格固然强烈了,但也因之而带来了习气。
不过应该说明,行书作书,使用相向之势者远远超过相背之势者。
比如宋四家中,唯东坡向背兼用,米、黄二家,都以相向为主。赵孟頫行楷步踵李邕,故时尚方势,而小字行书则明显偏圆。明代文、祝多圆,董其昌自称“破方为圆”,自然更重圆势。唯晚明张瑞图,相背露锋,则是一味注意方势的,这在整个书法史上也是颇为少见的。
尤须指出的是五代的杨凝式,尽管他尽得鲁公心法,他的行书作品《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极似颜真卿书,净用圆势;而他的《韭花帖》与前者相比,几乎判若两人,笔触清健,以方势为重,显然深得二王意韵而又不失自家风貌,足见其善学善用。无怪宋诸名家对他推崇备至。(左为《韭花帖》,右为《草堂十志图跋》。)
总之,在行草书的书写过程中,向背之势都不可缺少,自然变化、合理安排、始臻上乘。
(0)

相关推荐

  • 收藏贴: 米芾行书特点浅说 (附米芾书法全集)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 ...

  • 国展中的隶书作品,取法来源有哪些?

    国展中的隶书 从风格上说 有平正一路 也有拙朴一路 前者多取法于汉代宗庙碑刻 后者多取法于摩崖石刻 东汉摩崖<杨淮表记> 在不少人眼里 或许会归为"丑书" 然而 如果我 ...

  • 国展中的这草书作品,《书谱》味浓郁纯正

    王庆 是屈指可数的以两种书体(行.草)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书法家. 下面是王庆入展十二届国展的草书作品<<书断序>数则>. 一望而知,此作得唐孙过庭<书谱> ...

  • 【国展中魏碑多于唐楷?当代楷书大师、碑学...

    [国展中魏碑多于唐楷?当代楷书大师.碑学巨匠孙伯翔一语惊醒梦中人] 常常有网友问,为什么国展中魏碑多于唐楷?天哲曾经用运动中的运动员来形容魏碑!今日看到当代楷书大师.碑学巨匠孙伯翔的书论,才发现,先生 ...

  • 近代颜楷大师级的人物,国展中有人靠临摹他...

    近代颜楷大师级的人物,国展中有人靠临摹他,每次都能获奖,所谓练颜不练钱,到老都白练!

  • 国展中的楷书,什么门道?

    当代书法具有追求主体表现与写意精神的鲜明时代审美特征,但是楷书无疑是写意的基础.由此,楷书在当代书法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 同时,由于当代书法审美观念的变化,在对楷书的审美观念认识中 ...

  • 朱以撒:一些书法家在国展中拼凑、抄袭的原因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没有那么痛快."在俗常人看来,既然早晚都会出名,那么还是赶早不赶晚,早出名早快乐,声名带来不少利益,使出名者早早享用.如果一个人到耄耋 ...

  • 12届国展中唯一:素面朝天的楷书,赢得了肯定!

    12届国展让很多有书法梦想的人,重新焕然的希望,尤其是不限制书体形式,也开创了新的篇章,不少人凭借多种书体同人国展,这也刷新了以往的记录,不仅如此,楷书也有了新的面貌,不仅有了柳楷的身影,而且还有最为 ...

  • 他以赵体为主要格调,获首届楷书最高奖,12届国展中赢得满堂彩

    书法博士,这样的头衔,让人感到震撼,单纯博士这样的头衔,就足以博得人的眼球了,更何况他的书法也非常博人眼球,凭借精湛的楷书技艺,不但斩获了2013年的全国首届楷书展最高奖,而且还在12届国展中赢得了满 ...

  • 国展中的楷书作品,都学的什么?

    楷书被很多人当作基础,视为入门的一种书体.自楷书鼻祖钟繇的努力,楷书逐渐大兴,至唐代,楷书达到巅峰.后人便针对这一现象将唐代的楷书为"唐楷". 钟繇 可是常听人说,唐楷难学,唐楷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