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感病全书  太阳病(上五)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的甜肉,中医称「膵肉」,西医叫胰脏,中医观念胰脏是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的地方 ...

  • 浅谈伤寒论中的和法

    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和法即和解之法,有中和,调和.疏解之意.现在,小柴胡汤似乎成了后世医家口中和法的专方,但在<伤寒论>中,好像并非如此. "和& ...

  • 中医外感病全书  太阳病(上六)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9) 语译  心下痞满,按之濡软,病人脉象关上浮的,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 讨论 本条之痞,不同于以上149条和151条所讨论之痞.上二条是寒热 ...

  • 中医外感病全书  太阳病(上四)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1) 语译  外感病四五天,身体发热,恶风,颈项僵硬,胁下胀满,手足温而口渴的,用小柴胡汤治疗. 讨论 外感病四五天,身热,恶风 ...

  • 中医外感病全书  太阳病(上三)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语译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津液耗损,病人烦躁不得安眠,只想 ...

  • 中医外感病全书  太阳病(下二)

    3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 ...

  • 中医外感病全书  太阴病

    太阴病(上)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273) 语译 太阴人得外感病,腹胀满而呕吐,饮食不入,自行下利而且越来越厉害,少腹时时作痛,如果误用下法,必定会 ...

  • 中医外感病全书  序  凡例

    序 这是一本中医外感病学的全书. 东汉末年,南阳张仲景写成了中国医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伤寒猝病论>.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汉民族治疗外感病的实践经验,同时他建立了一个外感病的理论--六 ...

  • 人体易上五种火,中医小验方去除,药到病除见效快

    春天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引起"上火"症候.常见的上火有心火.肝火.肺火等5种 ...

  • 中医为什么一定要学五运六气?

    我们为什么要学五运六气呢?原因很简单,它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你掌握了这个灵魂,学中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付出一份努力就会有一分回报:你没有掌握了这个灵魂,学医就只有在黑暗中摸索,付出很多,回报很少. 就拿 ...

  • 【五脏内热易上火!中医教你灭人体五种“内...

    [五脏内热易上火!中医教你灭人体五种"内火"] 1. 心火 表现: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 解决方法: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   2. 肺火 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