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职业
相关推荐
-
六十年代千帆竞发的黄浦江 老上海记忆中永远难忘的场景
上海作为曾经东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随着黄浦江上波涛的起伏,迎面吹来轻轻的海风,海关大楼上的自鸣钟传来古雅的声音.江面上来自各国的船只,各种肤色健壮的水手,成为了许多人趴在防洪墙上眺望的目标.
-
记忆中的老虎灶
沪语朗读:赵永芳 朗读者 记忆中的老虎灶 作者:郑自华 沪语改写:郭莉 朗读:赵永芳 推荐:丁迪蒙 阿拉屋里对过有只老虎灶.阿拉此地个马路邪气狭窄,像上海所有小马路一样呒没一点名气.小辰光我对老虎灶也 ...
-
【每天老照片】-1万-151-八十年代上海,梅溪弄老虎灶,南京东路乘凉的市民
【每天老照片】-1万-151-八十年代上海,梅溪弄老虎灶,南京东路乘凉的市民
-
【三秦文学】朱泉利:【消失的职业】(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凤尾竹 主编:鱼儿姐姐 消失的职业 作者:朱泉利 上初中一年级那个夏天,我开始挑水,个子不够高,就把扁担两端的铁链绕到扁担上,这样水桶才不会碰到地. 水井在村子的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修自行车的
(十一)修自行车的 自行车作为汉语词语出现是在1866年,这一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这是该事物在汉语中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
(十)麦客 乾县人没有外出割麦子的传统习俗.但是,因为土地充裕,所以每到麦收季节,总有大批的麦客从外地蜂拥而来赶场子.一顶草帽(斗笠),一把镰刀,镰刀把上挑着一个蛇皮袋子(塑料编织袋或者就直接是化肥袋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乞丐
(九)乞丐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乾县人没有外出做乞丐的传统习俗,但是在乾县曾经有过乞丐这样的群体.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我想写乞丐这一职业的念头萌发的时间有点早,但是一直以来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以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打胡基
(八)打胡基 胡基是方言,换作书面语就是"土坯",是平原地区人们盖房砌墙必备的建筑材料,是广大贫苦人民立足实际.就地取材无奈之举,也算是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过去,砖是手工烧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修钢笔
(六)修钢笔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有人告诉我,这修钢笔不是360行中的职业,存在时期很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有历史价值.但是,作为曾经的半吊子读书人(90年代的中专生),曾经的钢笔使用者,对曾经从事这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打风箱和糙风箱
(五)打风箱和糙风箱 虽然在蓝翔.冯懿有编著的<中国.老360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中,我确实没有找到"糙风箱"这一行,但这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作为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起刀磨剪子
(三)起刀磨剪子 起刀磨剪子,这是一个古老而日渐没落的行当,关于"起刀磨剪子"的书写是否正确,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起刀"极有可能是一个方言,也有人写 ...
-
【行走在乾县】正在和已经消失的职业
正在和已经消失的职业 序言 之所以决定写这一组文章,是因为昨天在看咸阳日报记者王德华的一篇文章<艺翁迷雕老来乐--王友刚和他的根雕生活>(2018年10月16日第三版文化周刊),报道了礼泉 ...
-
这个正在消失的职业,却是无数打工人梦想的人生
文章转载自:意外艺术 每当8点整的钟声敲响,夜幕降临,总有一群人会默默放下手头的事情. 他们打开某宝,搓了搓手,然后屏住呼吸,等待屏幕亮起,发出"指令"-- 这个场景,你熟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