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第36期 理论研究——臆说触摸北魏墓志
臆说触摸北魏墓志 □ 戴 武 内容提要:从汉代以来石刻从以刀代笔的刀味中趋向体现笔意的特点.北魏则是在把在北魏元氏墓志中大都是雕刻精致,形成了墓志的一大特色,由于刻工的精雕细刻,自然承载反映了书写者的 ...
-
江淮书风 | 简论葛介屏书法艺术的风格成因(上)
简论葛介屏书法艺术的风格成因 作者:刘云鹤 内容提要: 葛介屏是现代重要书家,其鲜明的书法风格在江淮地区影响极大,对葛介屏书法展开研究,无疑对当代书坛以及推进安徽书法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葛介屏 ...
-
清代书法家崇尚的这一审美,意义非一般的重大!
在中国书法审美史上,书法理论研究者根据历代书法研究者的论述总结为"商周尚象,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的审美演变,清代以崇尚质朴为上,可以 ...
-
中国书法的方正之美
方正,是书法在体势方面的风格之美,主要指其结体的外轮廓.早在商代,人们对来自现实的方形.圆形,就有着亲切的知觉把握和热情的审美关注.在先民的视域中,方.圆之形既是直观的.感性的,又是概括的.理性的.商 ...
-
陆明君:刀斧之下的“篆隶笔意”:清代碑学建构中的误读
在清代碑学的建构中,从开始关注北碑到对北碑的渐次赏悦与推崇,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人们寻求到了北碑中所蕴涵着的"古法"或"篆隶笔意",从而确立了北碑的正统地位. ...
-
横平竖直与守住规矩 ——李立荣楷书漫谈
李立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朱培尔导师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素及纸并用于书写,而竹木 ...
-
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 书法审美与实践 第11讲 张旭《古诗四帖》
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 书法审美与实践 第11讲 张旭《古诗四帖》
-
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 书法审美与实践 第15讲 米芾《珊瑚帖》
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 书法审美与实践 第15讲 米芾《珊瑚帖》
-
晋帖:传统书法审美的“原点”意义
<犁砚书院>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晋帖:传统书法审美的"原点"意义 嵇绍玉 "原点", ...
-
北魏墓志书法: 重现世间的另一种魏楷风范
2019-09-15 22:58 来源:深圳市书法院 从龙门造像记诞生以来,人们逐渐习惯把这种粗放朴拙的书风作为北魏楷书的代表.但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发展,洛阳周边北魏墓葬的不断发掘,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们又 ...
-
[名人名帖]赵孟頫妻子管道升书法欣赏《致中峰和尚札》
内容摘要:管道昇书法<与中峰禅师尺牍>,纸本31.7×72.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昇心信佛法,是虔诚的佛教徒,拜中峰和尚为师.小札中更尊中峰和尚為"父师",而 ...
-
王铎书法审美思想的崇古观念与书法风格面貌是存在很大矛盾性的
2020-05-28 08:34:24 王铎自称其审美追求很保守,很传统,力追晋人阴柔的情致和韵味,如今人们大多已知晓他那宣言式的自白:"予书独宗羲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铎认定 ...
-
提升书法审美有个漫长的过程,当由浅入深。
书道拍案 2021-05-06 21:08:06·优质艺术领域创作者 关注 对于文盲和美盲,短时间理解曾翔的书法是不可能的,先看懂这位大爷的地书或许实际些. 字漂亮吗?很漂亮!平正吗?相当平正!功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