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无”和“有”是这样的关系,现在才明白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我们先来发挥一下想象力,看一看“有”和“无”到底是什么关系

你是否这样想过,如果我的一切都没有了,那会怎样?

想象一下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全部都化为虚无了,包括自然界所给予你的,身边的其他人所给予你的。想象出来的可是一片黑暗?一片虚无?

再想象一下我们失去的东西一点一点又回来了,将自己最渴望的东西一点一点加入进来,星辰,空气,阳光,花香等等。亲人,朋友,大街上的陌生人等。

你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车子,房子,权力……这些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生存上的便利而已,我们好多时候将“无”和“有”的关系弄混了。将“有”当作了生存的决定性因素。却不知道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的道理。更不知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

道德经第十一章这样讲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什么意思呢?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有”因为因为有物质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取用这些物质,这种情形对人而言就可以称之为“利”。“无”虽然没有物质存在,却有空间供我们使用,这种情形对人而言就可以称之为“用”。

车子、陶器、房子都是有形的(有),而体现他们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无)。

其实“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时间上没有先后,在主次上没有本末。

我们大多时候做事情都是奔着“有”去的,但是往往忘却了发挥“有”的作用的的决定性因素是“无”。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时,必须以“无”为本,以“有”为末。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所愿意得到的“有”。

世界上最好喝的水是“渴”。

世界上最好吃的饭是“饿”。

世界上最好看的电视剧是“你没看过” 。

抓住“无”这个决定性因素,追你所愿吧!

每天读一读道德经,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评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