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二封信

清明:

做人生当慕容复,死亦鬼雄又何妨。

歌尽桃花万世夸,不及灯下书三行。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喜欢乔峰、段誉、虚竹这等豪气干云的英雄很多,讨厌慕容复、鸠摩智、慕容博这厮野心磅礴的奸雄也不少,功成名就间万马荣枯,又岂是成败论得了的。

年少时爱段誉喜乔峰,爱段誉的花心,喜乔峰的仗义,对虚竹并不感冒,毕竟半路杀出来的和尚。也曾学段誉凌波微步,沿着河堤一路狂奔磨破鞋底,身后灰尘四溅,回家一脸黄土。也曾习乔峰降龙十八掌,浸在池塘拍打水面搅得鱼儿翻滚,直到星沉蝉落,被奶奶拿着竹竿赶上岸。毕竟少年意气,对于那等白马裘衣男儿郎终究免疫不了,也憎恶慕容复翩翩公子,却是心机boy。守着电视机观看剧集的年纪已过,大学翻看长书已是青年但不有为,对慕容复的态度改观,但不洗白。

慕容复,出生于武林世家姑苏慕容,其真实身份是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侵中原,并建立多个燕国的鲜卑贵族慕容氏余脉,是个没落的王侯贵胄,他的名中带“复”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他要复国称帝。

且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天下又是类似三国时候的三足鼎立,关中一带是氐族苻氏的前秦;潼关以东是慕容氏的燕国,长江流域(包括荆州,益州,扬州等等)是东晋的地盘。这一段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异数。将星云集,人才汲汲,偏偏大统一的局面迟迟不来,时机往往为小人断送。

当时各方都有数的出来横绝百代的人物:前秦一方有被苻坚视作诸葛再世的王猛。王猛的施政方略与诸葛亮治蜀时相仿,也无愧他的名字,走得是刚猛严苛的法家之路,而他的功业六出岐山徒劳无功的诸葛亮相比,要成功得多。在他的统领下,前秦攻灭了慕容燕国,统一了整个北方。东晋方面则有集魏晋风度的大成者,一代名士谢安,又有一时说“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一时又抱着柳树涕泪长流的超级性格复杂牛人桓温;前燕方面则有家族领袖国之干臣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

历史从不理会后人如何悲怜,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所谓改变历史,只是人在当时的主观看法。历史如龟甲上潜伏的谶文,不打碎没人知道,实际上一切早已注定。该发生的事,该出场的人,会在适合的时间,循着各自的轨迹纷纷出场。就好像天上星,有陨落的,必有升起的。

到了慕容博、慕容复这一代,已是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匡胤平定中原,杯酒释兵权巩固统治。(抱歉,不是历史课)北有大辽,南有大理,西有吐蕃、西夏,各国之间局势还算稳定。然而慕容博抱着雄伟宏图,一心扰乱中原,当起带头大哥假传消息,伏击雁门关外契丹商旅车队,企图挑起辽宋间的祸端,却从此改变了乔峰的命运,自己诈死潜伏少林,钻研武学。只留下慕容复,独自成长。

慕容复与乔峰齐名,北乔峰南慕容。他面如冠玉,文武双全,机警多智,金庸先生笔下这样的描写的:“段誉顺着她目光看去,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心道: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唉,我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就连段公子见到,也不免嫉妒三分。

总算是不辜负慕容家族的容貌传统,《晋书》(卷一一四)云:初坚之灭燕,冲姐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又幸之。姐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城中民谣遂起:“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慕容复的祖先慕容冲已是如此倾国倾城,何况是他呢。也怪不得王语嫣一番痴心错付,难为段誉了。

这样一个绝代公子,偏偏就是大反派,叫人怎么不恨。电视剧拍得他太过虚伪,原著中又多了几分悲剧。第一次出场是慕容复以西夏武士李延宗身份,与乔峰对掌,一招“斗转星移”,难分伯仲。又在染坊间轻戏段誉,曲曲数十招,已有宁波天童寺心观老和尚所创的“慈悲刀”,江南史家的“回风拂柳刀”,少林寺的降魔刀法,广西黎山洞黎老汉的柴刀十八路,金刀杨老令公上阵擒敌的“后山三绝招”,西夏回人的弹腿,尽含武功招数。

慕容复并不是一个没有半点是处的庸才,例如月夜荒山,无端介入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诸人纷争,大战一百零八个高手,其中四个在混战中被其所杀。他平息干戈,统领群豪化为己用,这等眼光、武功、风度、处事谋略表现得令人佩服。要是他不过是蠢材、庸才、低能,者,反而不会有这么大的震撼力,也正因为他有许多有点长处,他的走上歪路而终于毁掉一生,才分外令人惋惜,讽刺。

慕容复这一生为名利所累,他的名,就是他的命。就连他的寓所,也叫燕子坞。复国何其漫长,他苦心经营人事,也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我们要想,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自负又孤傲,他虚伪又脆弱。当复国成为海市蜃楼时,他输掉的不仅是王位,而且输掉爱情、亲情、友情,最后也把自己输给段延庆。当他只能在南国的小树林里“过家家”,延续旧有的皇帝梦想,唤起他继往人生的勇气,只是宿命二字而已。在这里我不禁想起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汪精卫,他又何尝不是慕容复的翻版,甚至更加可悲。

慕容复与那些征战天下的人不同,他要赢得江山,而别人只要美人。也许他是有过野心的,但野心最终输给了耻辱感。我非常能理解他后来的自暴自弃,在属于他的疯狂杀戮和认贼作父之后,他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白昼。已不在乎灭亡,他所要做的,想做的已经结束。往事成空,烟云一梦。
常想世间人,名利追逐几乎忘我,又在一言一语话锋相对,难免叵测。
只是想念起慕容公子,那一声:“哼!”轻叹世人。而那等骄傲自负,怕是常人学不来的。
做人生当慕容复,死亦鬼雄又何妨。歌尽桃花万世夸,不及灯下书三行。

——by 顾秋水 公众号:顾人已来秋水无痕

(0)

相关推荐

  • 王猛为何要陷害慕容垂?多大的怨和仇?金刀计其中真意你读懂了吗

    金刀计,熟悉历史的朋友都耳熟能详.此计构思精妙环环相扣号称古代第一反间计,而构思出此计的王猛更被誉之为十六国时期的第一谋臣,文韬武略堪比诸葛孔明般的存在.在前秦天王苻坚请他出山后,对他言听计从如同刘皇 ...

  • 诸葛亮《马前课》预言 第三课 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

    这一课预言的是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 时间为西元291年-589年,跨越了二百九十八年. 西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炎的嫡子司马衷继位,称惠帝. 惠帝是历史上极其著名的昏帝之一,据说惠帝在 ...

  • 第一百三十四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四封信

    清明: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一阵迷茫,写文的时候心情总不在一根弦上,像那小猫钓鱼般,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视,一会儿低头玩玩手机.望着空白文档,心是那么空荡,好似乎被掏空一般,榨不出半点灵感.也奇怪,灵感 ...

  • 第一百三十六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六封信

    清明: 两三年的东西就这样轻易的删除了,仿佛剔除了一长段记忆,心头一片空白,惋惜之余,再无其他感概.大概写作确真是遗忘的一种方式吧.经常觉得自己写作,并没有什么长进,偶尔也会才思枯竭,为此不得不多看书 ...

  • 第一百三十八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八封信

    清明: 你听见过那种声音吗?似蝴蝶扇动翅膀的轻盈,亦如小虫啃噬骨髓的痛痒. 那一年,青柠十八岁,正上高三,是个平淡如水的女孩.和多数人一样,日子过的安安静静,不急不缓.­ 突然有那么一天,不知为何,她 ...

  • 第一百三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九封信

    夕阳烧红西方的天空,霞光洒满整条河流,金光闪烁.原野上茂密的芦苇随风拂动,轻轻地轻轻地,像流动的海浪. 河岸边掠过一道身影,那极其瘦小的身影就像蹿动的小精灵.哦,不过大家可别相信那真是精灵.那是小比在 ...

  • 第一百四十二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四十二封信

    地坛的孩子史铁生曾经说过,感冒的时候,才知道不感冒的好.人往往在经历某一个阶段,会想另一个阶段的样子.放眼当下的我们,处世之余倍尝艰辛,也依然幻想着美好,怀揣着青春的梦,做一场千秋.在不明白珍惜和珍贵 ...

  • 第一百五十四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五十四封信

    清明: 卢塞纳的乡村,似乎没有一点节日气氛,安静和黑暗笼罩郊外,公馆和市政厅亮光闪烁.人们涌向大街,个个身着新衣华服,人人面带欣喜自足的神采,呼出的气中也散发着饭菜和酒的香味. 商店懒得开门做生意,打 ...

  • 第一百五十六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五十六封信

    清明: 一路颠簸个把小时路程,来到比尼杨的海边,正是阳光大好时候.路过的偶阵雨绵延不断,这个山头上的云在哭泣,另一个山头的云笑得开花,峰回路转. 我是不喜欢下雨天去海边的,坐在海滩上,凄风苦雨的像是结 ...

  • 第一百五十八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五十八封信

    清明: 新年给家里打的第一个电话是妈妈接的,电话那头正忙碌着把家里一槽生猪卖掉,透过压得耳朵生疼的听筒,还是感受到家里妈妈瞻前顾后的劳累,紧忙把电话挂了,晚上说. 这是我离家的第二百一十五天,很多个时 ...

  • 第一百五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五十九封信

    清明: 世有可怜人,可怜人世有. 不知可怜人,可怜人不知. 莫教人可怜,可怜人莫教. 抱歉,矫情了. 风四娘永远不会忘记,她第一次见到萧十一郎的情景,那时候他还是个大男孩,光着身子,要逆流冲上瀑布.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