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渤海大楼

如果说当时北京城里的胡同、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民族国粹,处处体现出浓厚的“京味儿”文化的话,那么天津却是一座充满“洋味儿”的、富有浓厚异域特色的城市。 其特有的浓厚异域特色与天津曾经是是一座“租界城市”,有着很大的关系。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畿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 由于天津租界中的部分各国风格式样的建筑得到了很好地保护,使得天津部分区域依然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这就是人们俗话所说的: “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

如果说起天津的地标性建筑,大家一定会想到的劝业场、解放桥和渤海大楼。从1860年开始,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9个国家,先后在天津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被称为“国中之国”租借地。其在天津建租界的国家之多,租界面积之大,在当时中国拥有租界的城市中首称第一。自租界开辟之后,其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租界环境,不仅促进了天津老城的城市建设、道路改造,其独特的风格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在改造后的城市形态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1888年11月3日天津出版的《中国时报》曾这样报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到了19世纪后期,连洋人自己都说: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

1933年,在法租界的杜总领事路、巴斯德路、丰领事路、马诺河路和杜麦路五岔路口的西北角(今和平区和平路、赤峰道和丹东路交口处西北角,和平路275号至281号)。一座高耸的大厦在这里动工,这就是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清庆亲王载振与天津买办高星桥合股,高星桥之子高渤海拆除了原有建筑后投资建设的“渤海大楼”。1936年,大楼竣工,这座部分10层、高47.47米,被称为典型的art-deco建筑风格,也就是立体派装饰艺术建筑的渤海大楼,成为当时天津最高大、最新式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

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55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4571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商业、公寓混合楼房。大楼主体8层,局部10层。建筑首层高5.13米,二层至八层每层高3.91米,第九层高3.16米,第十层高4.88米,楼顶上设有方形云亭,该云亭高3.65米,总建筑高度为47.47米。井阱矿务局津保售煤处总经理高渤海以其名命名为“渤海大楼”。这座大厦之所以命名“渤海大楼”的另一层意思是:天津是一座屹立在渤海之滨的工商业城市、中国北方的经济金融中心。

高渤海(1910—1982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高星桥之子,字柏林。幼读私塾,继入天津新学书院(今和平区十七中学)。 1927 年入德商礼和洋行。1928年,高星桥在法租界盖起了天津劝业场。高渤海因爱好京剧,在天津劝业场经营天华景戏院。 1935 年成立稽古社子弟班,聘请京剧名演员李吉瑞、尚和玉教授京剧,培养一批京剧演员,并请英文教师及外国艺人教学英语及舞蹈等,使稽古社演出盛极一时。 1945 年成立渤海影业公司,经营大光明、天津、天宫、天华景各影戏院并承包影片进口生意。 1946 年应苏联大使之聘,任苏联亚洲影片公司经理及华北、东北文化交流代表。1948 年,高伯海继其父接任新业公司总经理,经营天津劝业场、交通旅馆、龙泉浴池、渤海大楼等房地产。

渤海大楼的基础作法是用美国松打方木和菲律宾木排列打入梅花桩,并用碎砖混凝土垫层带地梁的满堂红钢筋混凝土基础,地基形状为不规则的五边形。该楼内部用90多根钢柱搭架焊接联成一体,用砖墙填充形成外檐墙,墙体内层用空心砖砌成,首层为碎砖混凝土,二层至九层为钢筋混凝土小肋空,十层以及云亭的楼板和顶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该大楼的外墙曲折多变,外立面风格多样,其中首层正面墙面为浅色大理石并点缀有枣红色大理石饰以多道水平条块,一层和二层之间的外立面装饰有三道腰线,二层以上的正面墙以特制红砖填砌并以棕褐色麻面砖饰面,由三联窗组成的纵线条使整体强调竖向构图。

该建筑内部地面为水磨石打造,各层平面布置为:首层为商业店铺和营业办公室等,二层的部分房间为首层商业店铺的配套建筑,剩下房间仍为营业办公室,三层至七层每层9间房间,共45间房间,为内部交易用房,房间内部装饰虽然比较简洁,但是上下水、暖气和公厕卫生设备齐全。这五层之间内部设有折线形通廊,而背面天井一侧设有外廊;建筑八层设有厨房、贮存间和备餐室等,由于渤海大楼从八层往上逐层收缩,因此八层的面积比下面各层小,因此所包含的房间数量也相应减少。建筑九层至十层设有电梯间和水箱间。渤海大楼内部设一部电梯,连接一层和二层主要供店铺使用的四个形式不同的小楼梯、一条从一层直通八层的主楼梯、一条九层至顶层的螺旋式小楼梯以及一条顶层至云亭的铁爬梯。该大楼是天津市早期现代高层建筑杰作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渤海大楼完好无损。

渤海大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将渤海大楼改建为市政府招待所。1966年渤海大楼更名为“人民大楼”。1979年,渤海大楼恢复原名并改为国民饭店旅店二部。目前,渤海大楼为南苑e家商务连锁酒店使用。

(0)

相关推荐

  • 那些天津消失的楼

    ​摄影/张建:文/眾石 编者按:随着前些年大规模城市化的建设,很多天津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都消失了.这带去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记忆,也改变着城市面貌.让我们从张建先生的老照片中,凝思一下...... 昔日老洋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盐业银行大楼

    天津盐业银行旧址,建于1928年,当时为盐业银行的总部大楼,坐落于当时天津法租界的水师营路(今和平区赤峰道12号),该建筑目前为天津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 2006年,天津盐业银行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马场道干部俱乐部(原英国乡谊俱乐部)

    干部俱乐部坐落在河西区马场道188号,建于1925年,砖木结构,建筑风格是十九世纪探新运动0现的简化古典式.包括地下室共三层,建筑面积9525平方米.楼入口有人字山墙及弧形山墙,山花檐口断开,檐口下饰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福绥境大楼

    从白塔寺到鲁迅博物馆,是一片有些杂乱的胡同区.由于白塔这座世界级古迹的存在,塔下的胡同区至今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的拆改,也少有高大建筑,唯一的例外是白塔西北面的福绥境大楼.从鲁迅博物馆出来向东顺着墙走,不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体育馆

    天津体育馆是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体育设施.占地 12.23 公顷,总建筑面积为 5 万多平方米.它由飞碟状的万人体育馆.副馆.练习馆.综合服务区.新闻中心.体育宾馆及配套设施共6个部分组成. 主馆(万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2014年12月29日早,天津昆仑路世豪快捷酒店退房,8点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近肯德基吃过早饭后,到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119号.2013年5月,天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长途电话大楼

    [21]铁塔安装工程纳入定额体系 [22]中国铁塔极有可能只在香港上市 [23]2016-2017年通服企业上市情况 [24]一个投标经理的标书检查笔记 [25]通信业工程总承包变革在即 U学在线在&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广东会馆、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

            广东会馆在鼓楼的不远处,是天津现存最完整的清代会馆建筑了.天津东携渤海,大运河.海河穿插,北通蓟辽,南达冀鲁,是京畿地理范畴内的重要城市.明清时就商帮辐凑,货栈林立,隆达而兴盛.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天津解放北路近代建筑

    2014年10月5日.天津解放北路令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特别像小时候居住的上海黄浦区.在天津市区道路中,解放北路算是比较窄的,只能由南向北单行通车.然而,解放北路的历史意义不同寻常,被誉为天津&qu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汉口.江汉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496/Ⅴ-23,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1924年.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江汉关大楼是近代汉口海关办事机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