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不传秘诀”——接手时机(附武禹襄“四字秘诀”释读)
相关推荐
-
太极拳之“敷、盖、对、吞”
太极拳的"吞",来自武禹襄"敷.盖.对.吞" 的"四字秘诀",其原文如下: 敷:敷者,运气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 ...
-
顿悟法门的五大心法秘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一)
武禹襄祖师 顿悟法门的五大心法秘诀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一) 李新方 [原文]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 ...
-
武禹襄《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集解
武禹襄<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集解 李新方 一.以神打人的不传之秘 [原文]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
-
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传心录(1)顿悟法门的五大心法秘诀
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传心录 一.顿悟法门的五大心法秘诀 李新方 [原文]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 ...
-
后发先至的真传秘诀: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八)
后发先至的真传秘诀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八) 李新方 [原文]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解曰]后发制人 ...
-
太极拳理论建设史上的“三圣”——武禹襄、李亦畲、宋书铭略传
"太极拳"之名最早见于1881年的李亦畲手书的<太极拳谱>中,抄给郝为真的<拳谱>中,都没有"太极拳"之名.可见,太极拳之名是李亦畲首先 ...
-
气敛入骨与敛入脊骨: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四)
李亦畬书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 气敛入骨与敛入脊骨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四) 李新方 [原文]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解曰]"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 ...
-
武氏太极拳之:武禹襄体系形成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太极拳诞生
文/李通国 无疑,从流传的大量传说和技术看,太极拳技术古已有之.它们的名称五花八门,它们的技术或粗糙或精巧,但都若隐若地体现着现代太极拳的一些技术前身特点,我们不妨称之为,古式太极拳.可是,它们都不是 ...
-
真正的气功不练气: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六)
武式太极拳名家李永康(右)陈谓同老师 真正的气功不练气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六) 李新方 [原文]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
-
武禹襄太极拳论
<太极拳解>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 ...
